隼先生怎麼說#EP215|美元指數持續走低,7月資金水位審慎節制為宜 |
0:55 美元指數重點在週K結構,政策連動大趨勢,不要看短線 3:00 空間:10年線剛跌破,時間:期中選舉還久,趨勢看延續 5:26 總經數據無法改變美元指數,顯示川普政策擔憂情緒仍大! 7:30 川普習性: 節假日大肆宣傳執政成績,利多好消息集中在前 10:00 美國國慶日後,避險情緒持續加溫,等待與忍耐是適合的 11:30 大而美法案通過,減稅導致10年3.3兆赤字(撒錢是主軸) 13:00 另外的副作用,債務上限調高,TGA回補反而資金行情弱化! 16:30 7月留意止漲後的估值去化,減碼、短線操作保有彈性為宜 19:43 美元指數小結:川普政策公布,觀望確認趨勢再動作 ------ 21:12 6/30央行大力干預,季底結算從12%變9.9%, 22:52 許多台股公司面臨10%匯損,本業獲利遭全數吞噬 24:00 法人報告調降EPS浪潮正式開啟? 26:00 7月起Q2財報陸續公布,留意個股董事會時間 27:12 高位階、匯率尚未price in,多數個股押寶財報要謹慎 相關圖表與文章連結: https://www.big-econ.com/index.php?sec=article&ID=398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投資前緣新觀點—經濟固有重大問題,行情亦有強勁護盤支撐
Apr 25th 2022
財經諸葛
行情欲小不易,未有突破性發展
道瓊工業指數在本週形成一個假突破的走勢,主要反應散戶投資人仍有驚驚漲的期待,但與此同時, Powell 的鷹派談話,讓本該沒理由大漲的美股回到均線下,法人持續偏空觀望也抑制了行情的反壓修正。
目前法人機構在數據的專業分析下,仍找不到樂觀的理由,維持偏空觀望的基調,也忌憚著政府支撐護盤、散戶跟進的多方勢力,所以外資投行採用短線積極的多空來回,來彌補長線大資金部位僅能減緩卻無法避免的虧損,交易成效顯著, Q1 獲利優於預期即是證明。
縱然不健康的市場,被經濟學家、投行給批評詬病,但筆者認為政府與 FED 聯手護盤的心態仍然堅定, QE 的萬靈丹副作用愈發明顯,但 2008 以來何嘗問題有解決過,通膨、環保、大小國利益分歧,層出不窮的擔憂,最終也是在得過且過下安然度過,因此行情目前不會有多大突破,筆者認為最為關鍵、轉折的指標事件就是烏俄和約的議定,同時國際也認證,否則戰火的停停打打、 5/9 的目標等等…都並不能改變當前格局。
台股操作考驗智慧與勇氣
台股一週相形弱勢,連動費半與那斯達克的走勢,因此電子股破線、領跌的盤面結構仍然明確,這也是當前散戶朋友最為切身之痛的地方,畢竟多半不習慣操作大型股、傳金族群,追高套牢的中小型電子股修正幅度相當驚人。
筆者常言,面對下跌的重點是對策,而不是情緒隨之波動,以電子股而言,好公司當然也會遇到斷鏈,但是其之所以會是好公司,就在於面對危機,有能力協調上下游,營運影響有限,且財務底子厚實、有議價能力,研發創新、擴產布局還能維持一切照舊,也就是大事化小,且盡力維持成長。
包含到車市、消費型電子,非必需品的供給出現斷鏈問題,那麼需求端面臨等很久、漲價,是否還有堅強的消費動機,這也就相當考驗各品牌、公司,選股的差異性就此顯現。部分受到排擠,營運烏雲罩頂,然而部分因為是好公司,甚至有漲價、一舉擴大市佔的機會! 所以把握好公司與其關聯合作夥伴,會是目前行情震盪下,選股必須做的一大功課
投資前緣新觀點
國際盤勢充斥利空想法,台股短線上,由防疫類股衝刺題材行情,筆者提醒這些終究是短線,可以操作但務必靈活,不能有套牢緊抱的想法,否則帳上就容易出現小賺大賠,逐漸侵蝕投資獲利。 在後續展望上,依舊維持不悲觀,面對斷鏈議題上,台灣的電子科技類股早有應對,因此縱使行情下挫修正、展望市場有雜音,都不改筆者想法,好公司仍有機會切入,尤其台股未來之所在、成長趨勢之所向正是在電子類股
面對詭譎多變的國內外政經局勢,總是可以第一手掌握投資趨勢與買點,專業、專心、專職,透澈的國際觀創造獨一無二的投資法則,擅長以法人思維的宏觀角度,研判台股與美股的行情多空。
投資前緣新觀點-論降息與市場波動
Jun 20th 2019
投資前緣新觀點-從反送中角度觀察美中貿易大戰
投資前緣新觀點-市場瀰漫敏感又脆弱的投資氛圍
Jun 26th 2019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