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紐西蘭總理閃辭 希金斯正式就任、巴西阿根廷擬設共同貨幣、歐亞經濟數據一覽


Jan 30th 2023

BigEcon

紐西蘭總理閃辭 希金斯正式就任

1/19 紐西蘭總理阿爾登無預警閃電宣布請辭,1/21 紐西蘭工黨表示曾任 COVID-19 防疫部長、現任教育和警察部長的希金斯,同時也是眾議院領袖,將接替阿爾登成為第 41 任總理。


阿爾登在 5 年半的任期內創下許多紀錄,除了是當時全球最年輕的領袖,也是全球第 2 位在任內生產的女性元首,因此閃辭消息一出也震撼國際。去年 6 月公布的數據顯示,阿爾登在過去 3 年接獲的威脅幾乎暴增至 3 倍,而據當地媒體報導,至少有 8 起針對阿爾登的威脅案已進入法律系統,包括前述在 YouTube 張貼威脅影片的男子。2022 年 1 月有多處住家收到威脅要「除掉」阿爾登的手寫傳單,警方也對此展開調查。阿爾登表示自己沒有能力領導這個國家,做這個決定並不後悔,感受到了從悲傷到如釋重負的一系列情緒,且長時間以來,第一次睡得很好。


44 歲的希金斯為國會議員唯一提名,在 2020 年 11 月被任命為 COVID-19 防疫部長後聲名大噪,開始廣為人知,維持相對高的好感度,被視為接替的安全人選。1/25 日宣誓就職總理,希金斯在正式上任後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榮幸和責任。」新總理希金斯在記者會上說,目前紐西蘭處於經濟衰退時刻,過去一年,紐西蘭通膨率飆升至近 30 年來最高,即使紐西蘭央行已提高利率試圖控制,仍於事無補,國內犯罪率也正在飆升中,他會優先提出經濟對策,除了解決高通膨、物價上漲,還會著重在國內中低收入戶和工商業所面臨困境。


針對外交事務,中國是紐西蘭至關重要的經濟夥伴,紐西蘭出口產品有超過 4 分之 1 售往中國,希金斯就任前曾說,中國是紐西蘭重要經貿夥伴,他會把訪問北京,當作上任後首要任務,目前尚未透露訪中確切日程。與前總理阿爾登的態度不同,她表示中國在政治上的理念與紐西蘭背道而馳,因此在供應鏈上,以及如何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都是紐西蘭必須思考的課題。紐西蘭將在 10/14 舉行大選,希金斯能否帶領工黨守住執政,如何打贏選戰將是希金斯的要務。


巴西阿根廷擬設共同貨幣 醞釀世界第二大貨幣區

1/24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 CELAC 舉行第 7 次峰會,阿根廷和巴西為南美洲最大經濟體,也邀請了其他拉丁美洲國家參加,並宣布展開共同貨幣的準備工作,並將邀請其他拉丁美洲國家加入,希望能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如果真的能夠達成共同貨幣區,將有可能成為繼歐元區後世界第二大共同貨幣區。


2019 年時就已經開始討論共同貨幣,但當時遭到巴西央行的反對,如今 2 國現在皆由左派領導人執政,該計畫背後的政治助力將更大。阿根廷與巴西重啟建立共同貨幣的初步討論,認為有助推動金融、商貿等領域往來,促進雙邊及區域貿易,同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巴西建議將新貨幣稱之為「sur」南方,首先用於巴西與阿根廷之間的雙邊貿易,巴西財政哈德戴表示,共同貨幣並非為了取代兩國的現行貨幣,也不會尋求如歐元區一般的貨幣統一,即保留巴西本國貨幣雷亞爾與阿根廷披索,不希望引起任何不切實際的期望,強調貿易一體化需要很長時間。


以美元計算,世界上最大的貨幣聯盟歐元約佔全球 GDP 的 14%,未來「sur」若成型,預計可佔全球 GDP 的 5% 左右,但「sur」計畫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實現,因為歐洲當初也是花了 35 年時間才催生出歐元。而巴西與阿根廷之間經濟狀況的差異,拉丁美洲政局不穩,政策風向經常變化,加上兩國的經濟現實南轅北轍,巴西的年通貨膨脹率約兩位,而阿根廷的物價在 2022 年幾乎翻了一倍,市場認為是否能成真都表示高度懷疑。


共同貨幣的吸引力對阿根廷來說更為明顯,因為阿根廷 10 月將舉行總統大選,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預期尋求連任,根據民調機構 Management & Fit 的調查,去年 5 月有 68% 的阿根廷人不滿費南德茲的執政。在 2019 年當選阿根廷總統,承諾扭轉前任總統馬克里政府採取的自由主義措施,降低失業率並控制通貨膨脹,但近 4 年後,阿根廷仍處於經濟危機中,難以獲得外匯為出口提供資金,2022 年通貨膨脹率達 94.8%,成為全世界通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費南德茲在連任方面可能面臨巨大困難,因為阿根廷正面臨一系列政治和經濟障礙。




歐亞經濟數據一覽

農曆春節期間,各國經濟數據持續公布,1/24 標普全球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顯示,歐元區 1 月服務業與製造業綜合 PMI 攀升至 50.2,不僅高於 12 月 49.3,還躍升到象徵景氣榮枯分界線 50 以上,意味景氣從萎縮轉為擴張,是去年 6 月來首見。製造業 PMI 同步上升從 47.8 升至 48.8,但仍未脫離景氣萎縮。新訂單指數從 48.4 升到 49.8,直逼 50 大關,距景氣由負轉正只差一步之遙。


近來通膨減緩、天然氣價格下跌、供應鏈緊繃紓解,加上經濟佳音頻傳,使歐元區經濟展望轉趨光明,顯示未來即使景氣沉淪,嚴重性遠不及先前擔心的那麼嚴重,甚至很有可能完全避免衰退。


1/25 歐元區的德國公布的年度經濟報告,2023 年德國通膨率從去年逾 70 年高點的 7.9% 下修至 6%,並低於先前的估值 7%,在能源危機緩解以及政策支持商業信心提振之下,德國企業將在 2023 年將工廠投資提高 3.3%,可望在 2023 年擺脫經濟衰退陰霾,經濟成長率達0.2%。


德國財長林德納將通膨率維持在 2% 是歐洲央行、是德國央行的當務之急,德國通膨率曾在去年 10 月攀升至 11.6% 高點,在俄羅斯決意削減天然氣供應後,德國政府曾出抬一次性補貼,還祭出一系列支持計劃以緩解能源危機,規模達 2,000 億歐元,其中包括對電力和天然氣價格設定上限,以幫助家庭及企業控制能源成本。記者會上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表示,危機尚未結束,但已能避免最壞的情況。




從好的方面來看,德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可能會受益於別國經濟的反彈,而較低的通膨可能會提振國內的消費者支出。但德國工業生產仍低於 Covid-19 前水平,今明兩年冬季能源安全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消息轉到另一端,南韓央行 1/26 公布 2022 年 Q4 GDP 較前一季減少 0.4%,是南韓經濟自 2020 年 Q2 以來首見季度負成長,2022 年全年 GDP 成長約 2.6%。




消費通膨率去年 12 月達 5%,這是南韓央行關注重點,南韓央行於今年 1 月初實施 18 個月以來第 10 度升息,作為抑制通膨的措施之一,最新數據的衰退主要是因為出口衰退加上消費者因升息而減少開銷,數據可望給南韓央行放緩升息帶來操作空間。南韓央行在聲明中說:「個人消費下降 0.4%,原因在於商品和服務消費減少,(包括)家電、服裝、住宿、食品和娛樂等出口則下降了 5.8%,主要都是半導體和化學品。」展望 2023 年,南韓央行預計經濟成長約在 1.7%,通膨率約落在 3.6%。


本周市場最關注的重點仍在美國 Fed 的 FOMC 利率決策會議,1/31 至 2/1 進行,按照 CME 集團的利率期貨盤顯示,投資人認為 Fed 接下來只升 2 碼的可能性高達九成,基準利率中間值將於 3 月觸頂於 4.9% 左右,此外 Fed 今年底前至少有一次例會決議降息的機率也有六成之多,目前估最可能時間在12月例會。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BigEcon
BigEcon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