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32|AI支出租賃佔比增加,融資開始擴大,兩大趨勢的潛在影響 |
1:11 談任何支出,同時也要談錢從哪邊來 3:10 AI支出: 資本支出 VS 租賃的比較 5:20 甲骨文、微軟、Meta租賃比例高,都很仰賴GPU不是巧合 8:15 兩者會計帳上,資產負債表與營運決策的差異 13:30 現金流量表的項目差異,自由現金流仍是衡量最佳數據 17:53 甲骨文先前財報大漲36%,股價補缺口完全回吐,老天有眼! 20:00 換個角度來看資金從哪來,借款、公司債25Q4快速增加! 22:30 ONO聯盟的甲骨文、OpenAI缺錢的籌資管道 24:30 大型CSP廠商也在籌資,Meta、google加發公司債 27:00 Meta甚至被查出成立SPV,進行300億的AI相關融資 29:49 「投等級公司債」至關重要,建議大家密切關注 相關圖表與文章 https://www.big-econ.com/index.php?sec=article&ID=402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何時該勇敢,何時該恐懼?
Oct 9th 2020
財報壹哥
檢視過往行情,在每每市場恐慌之時,都有可能成為一段時間的低點,當然也可能成為更大幅度修正的起跌點。那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勇敢進場,或是恐懼出場其實是對的,我們的建議其實還是眼見為憑,畢竟每次的時空環境不同,真要有一個確切答案,難。
很多人會說,股市中切忌"摸頭猜底"。摸頭代表認為行情漲到了高點,去做放空或賣出的動作;猜底則是認為行情跌到了低點,去做搶進、撿便宜的動作。為何這會是多數人不建議的行為,因為沒人是神,不可能每次都精準預測到行情高低點;而摸頭猜底都是屬於逆勢的動作 ( 還沒漲完就放空、還沒跌完就買進 ) ,只要技術不夠好,很容易摸頭不成反被軋,或是猜底不成反被套。
今天我們再次聊聊猜底,第一大部份投資人在投資上還是以做多比例高出許多,第二放空有保證金槓桿問題以及諸多限制,行使起來難度會高出許多。猜底不是不好,前面講了技術夠好當然可以去做。有句話說「底部進場,不贏也難」。若在底部成功進場,後續怎麼震盪都不容易回到你的成本價位,自然容易有大波段獲利機會,報酬會十分亮眼。
同樣我們拿近期台股修正的例子來看,紅箭頭處,未跌破橘色頸線或是藍色支撐區就是沒有完全轉為空方行情,那自然就不需太恐懼。
這當然不可能當天發生馬上進場,因為可能後續還會跌,因次通常建議觀察的 1~3 天,只要行情到了相對具有重要支撐位置,就是開始密集觀察的期間。
没有出現更低點,應該要勇敢;出現更低點,應該要恐懼。
技術分析是統計學沒有錯,但是用的好,對於行情的判斷會幫助很大。當然也可能會有錯誤的時候,因此若觀察的重要指標再度跌破,就是要勇於出場的時候。而因為進場成本與重要指標位置不遠,出場並不會帶來多大損失。 因此,對於有技術、經驗者而言,「猜底」是一件風險很小,但預期報酬十分可觀的動作。
當然上述是其中一項關鍵條件,熟練後不需考量太多當下環境因子,便能迅速套用。當然若能對於利空事件解讀,並從投資人心理及盤面氣氛 ( 過去文章有點出如何判斷 ) 綜合觀察,便能更加提高猜底成功機率,也就是該勇敢之時。反之,當未出現上述情況,破線破價時,就是該恐懼之時。
出身於財務會計背景,善於發掘財報中隱蔽的投資機會,利用基本面點出波段飆股,搭配技術面的靈活操作,以面面俱到的投資方式,避開波段大跌風險,確實掌握上漲潛力族群。
營收觀察要訣
May 3rd 2019
做投資,輕鬆點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