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美國政府停擺重創經濟 美股逆勢收高、高市早苗勝出自民黨總裁選 日經創歷史新高、川習會10月底登場 大豆再成中美談判主軸


Oct 7th 2025

BigEcon

美國政府停擺重創經濟 美股逆勢收高

10/1 美國聯邦政府因預算協商破局而陷入停擺,此次政府關門為 2018 年以來首見,當時川普因美墨邊境築牆經費與民主黨對峙,導致停擺長達 35 天。從歷史上看,美國自 1976 年以來已出現超過 20 次政府關門。 1995 至 1996 年柯林頓時期因預算僵局關門 21 天,卡特時期則因墮胎醫療經費問題關門 3 次,雷根任內更達 8 次,歐巴馬 2013 年也曾因「歐記健保」爭議停擺。


此次政府關門約有 80 萬名聯邦員工放無薪假,另有 42 萬名屬國安與軍職相關者被迫無薪上班。儘管社會安全與低收入家庭與兒童補充營養援助計畫等主要福利仍維持運作,因為美國農業部允許各州動用最多 1.5 億美元的應急資金或自有資金暫時維持,但若停擺延長,恐對弱勢族群造成重大壓力。根據 EY-Parthenon 首席經濟學家達科分析,停擺每週可能造成 7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第四季 GDP 恐減少 0.1 個百分點。經濟學家也警告,若 80 萬名聯邦員工被永久裁員,失業率恐上升 0.5 個百分點。


白宮預算管理局編列可能裁員的名單,規模達數千人,並考慮永久削減不符合川普政策優先順序的聯邦計畫。目前國會僵局未解。參議院預計於 10/3 再次就短期撥款法案 CR 表決,若再度失敗,停擺恐延長至 10/6 。美國財長貝森特指出,政府關門不是解決分歧的方式,將拖累美國 GDP 與勞工就業。市場原聚焦於 10/3 勞工部預定發布的 9 月非農就業報告,但因部分聯邦部門停擺,數據延後公布。 ADP 民間就業報告顯示 9 月新增就業暴減 3.2 萬,創 2 年半最大跌幅,進一步反映勞動市場疲軟。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的 FedWatch 工具,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再降息1碼。




此外,標普全球公布 9 月服務業 PMI 終值為 54.2,連續 32 個月維持擴張;但 ISM 服務業 PMI 降至 50,勉強守住榮枯線,新訂單與就業指數雙雙走弱,顯示企業雖樂觀,但招聘停滯。綜觀整體,美國第三季經濟表現仍具韌性,然政府停擺的延長,勢必對公共服務、勞動市場與第四季經濟成長構成新的不確定性。




在美國關門的條件下,美股指數週線仍收紅,投資人似乎忽略了對美國政府關門的擔憂,大多數投資人預計這將是短暫的,從而限制對美國經濟的潛在衝擊,以往美政府關門事件未對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週五 Dow J 工業指數上漲 238.56 點,收 46758.28 點。NASDAQ下跌 63.545 點,收 22780.506 點。S&P 500 指數上漲 0.44 點,收 6715.79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42.64 點,收 6583.74 點。




高市早苗勝出自民黨總裁選 日經創歷史新高

日本政經局勢本週出現重大變化, 10/4 日本執政的自民黨舉行總裁選舉,由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勝出,成為自民黨首位女性總裁,也可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此次選舉第一輪投票中,高市以 183 票領先小泉進次郎的 164 票,兩人未過半進入第二輪投票,最終高市以 185 票對 156 票勝出。高市早苗自 1993 年起已 10 度當選眾議員,曾任總務大臣等要職,是安倍路線的堅定支持者,被視為黨內「保守右派」代表人物。她在外交上長期展現親台立場,曾多次訪問台灣並公開表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主張與美國等盟國合作應對中國在台海的軍事壓力。


在自民黨於參議院選舉中表現不佳後,外界關注高市能否挽回民心,帶動黨勢回升,並強化日本在印太地區的戰略角色。選舉結果公布後,市場反應熱烈。 10/6 日本股市開盤即大漲,日經 225 指數一舉突破 47,000 點大關,創歷史新高,這是日經指數首次突破 46,000 點關口後再度刷新紀錄,投資人押注「高市交易」成形。同時,日圓兌美元則貶值至 149 日圓區間,也助推出口導向產業股價上漲。




市場普遍預期,高市的財政政策將延續擴張基調。她在當選後記者會上承諾積極應對物價上漲,表示將「降低汽油與輕油價格」,並考慮取消部分暫定稅率,短期內則以補助金應對能源價格壓力。她並提出支援醫療與長照機構的政策構想,強調將透過追加預算援助陷入虧損的醫院與照護單位。此外,高市也表示,將檢討「重點支援交付金」的運用,協助中小企業加薪與維持營運,並考慮對無法適用現行稅制的虧損企業提供補貼。


在經濟層面,日本最新的「短觀」調查顯示,大型製造業商業信心指數連續兩季上升,第三季由 13 升至 14 ,雖略低於市場預期的 15 ,但仍為去年第四季以來最高。該調查顯示日本企業仍對經濟前景保持樂觀,認為川普政府的新關稅政策影響有限,支持日本央行在月底升息的預期。目前市場預估央行升息一碼至 0.75% 的機率達六成,將創下 30 年來最高水準。


不過,日本 8 月失業率升至 2.6%,高於市場預期的 2.4%,創一年多來最大增幅,就業人數減少 21 萬至 6,810 萬人,顯示勞動市場開始降溫。日本製造業 9 月 PMI 終值降至 48.5,創 6 個月來最大萎縮幅度,主要受新訂單減少與出口疲弱影響。報告指出,儘管投入成本小幅上升,但製造商仍持續調高銷售價格,以維持獲利。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在國內外需求未見顯著改善前,日本製造業難以短期回升。




總體而言,日本政治新局與金融市場熱度交織。高市早苗的勝選激勵股市創新高,也推動「高市交易」熱潮;然而在製造業疲軟與通膨壓力並存的環境下,日本經濟的下一步仍需仰賴新政府能否在刺激景氣與控制物價之間取得平衡。



川習會10月底登場 大豆再成中美談判主軸

美中領導人峰會-川習會預計將於 10 月底登場,成為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期間最受矚目的雙邊互動。10/1 美國總統川普證實,他將於四週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屆時將要求中方恢復採購美國大豆,並強調不會讓美國農民失望。10/31 ~ 11/1 在韓國慶州舉行的 APEC 峰會,川普和習近平已於 9 月通話確認會面安排,川普也計劃於明年初正式訪問中國。


川普 10 月底亞洲行行程緊湊。川普此行將以經貿議題為主,重申「讓企業回流美國」的立場。預計川普將於 10/26 ~ 10/28 出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協峰會,隨後前往日本與新任首相會談,預計 10/29 抵達韓國慶州。川普可能在 APEC 峰會開幕前與習近平舉行場邊會談,並出席企業領袖峰會,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等人同場。川普可能在與習近平會談後即提前離境,不參加 APEC 領袖正式會議。


川普與習近平這次會面不僅是貿易談判的轉折點,也被視為美中關係的關鍵試金石。面對農業壓力、關稅摩擦與地緣競爭的交錯,這場「川習會」將決定雙方能否在戰略競合中找到新的平衡點。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這場「川習會」將為美中第五輪貿易談判鋪路。貝森特指出,目前的臨時貿易協議每90天續簽一次,將於 11/10 到期,雙方預期在新一輪談判中取得突破。這次談判重點之一是大豆採購議題。貝森特回顧,2020 年 1 月川普政府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中方曾承諾採購超過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且在川普任內履行承諾;但拜登上任後,未再要求中方續購,導致美國農業出口下滑。


目前白宮正評估一項介於 100 億至 140 億美元之間的農業援助方案,資金將來自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收入。該方案旨在補貼受創最重的大豆農戶與相關產業。白宮發言人凱利證實此事,表示川普與農業部長羅林斯密切協商細節,預計最早可能於 10/7 宣布。不過,由於聯邦政府目前因預算僵局停擺,時程可能延後。


儘管農業部門可能迎來補助,現實卻依舊嚴峻。2025 年美國農民面臨「豐收的詛咒」:產量創新高、價格卻暴跌。大豆價格已跌至每英斗約 9.5 美元,遠低於成本價,每英畝平均虧損約 100 美元。同時,化肥、燃料及勞動成本上升,進一步壓縮利潤。農民皆期盼新一輪援助能儘速落實,以支撐農民的現金流。


在出口方面,中國市場幾乎消失。2025 年 1 月至 8 月,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僅約 2 億英斗,與 2024 年同期近 10 億英斗相比暴跌八成。取而代之的是巴西填補了中國需求缺口,出口量超過 20 億英斗。中國國企中糧集團更在巴西投資 2.85 億美元興建出口碼頭,以強化對南美供應鏈的掌控。美國農業官員憂心,這將對美國農業造成長期結構性打擊。美方正積極開拓新市場,派遣代表團前往奈及利亞、越南、土耳其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推廣農產品,但專家普遍認為,沒有任何市場能取代中國的規模。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BigEcon
BigEcon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