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24|AI股輪番上漲,OpenAI才是天大利多幕後黑手!? |
1:21 Oracle財報當天暴漲30+%,一吐一個月來怨氣 2:48 RPO(剩餘履約義務)暴漲3倍,大幅調高估值或質疑? 4:50 OpenAI 5年3000億合約,就是RPO暴增主因 6:58 OpenAI現金流、營收,及燒錢後的募資狀況審視 12:37 Nebius大漲,跟微軟大單有關,相比之下故事合理多了 16:10 CoreWeave主要是高檔腰斬後的反彈 17:23 ASIC VS GPU伺服器的競爭關係持續存在 19:04 OpenAI是話題核心,利多/利空新聞擴散效應強! 21:45 再一次核心觀點:「AI產業若轉折,必然從大買家開啟」 22:34 OpenAI不是上市公司,且公司誠信不良 25:32 本集小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財報壹哥-逆勢衝高的太陽能股
Apr 22nd 2022
財報壹哥
政府積極發展綠能已經好一段時間,國際上趨勢也都朝著綠能發電發展,但台廠能否擺脫過往四大慘業的環境並且把握這波趨勢,一起來看看。
今天看的元晶,擁有全台最大產能的太陽能電池廠以及模組廠,出貨以國內市場為主,去年出貨市佔率排名第二,僅次於聯合再生,兩者相加約佔國內 7 成以上比例,今年預計市佔超過 35% ,持續逼近聯合再生。
從全球產業發展來看,去年因為疫情干擾以及上游原物料價格高揚,對產業造成負面影響,今年大多原材料價格已經回檔,搭配各國裝機量持續增加, InfoLink 預估今年全球將有 2140 億 ~ 2340 億瓦的模組需求,相較去年約為 24% 成長,可說是高度成長。
而目前產業有越來越集中化的現象,全球前 10 的廠商出貨約 1600 億瓦,為去年全年 1726 億瓦的約 9 成比重,有大者恆大現象,對於小廠來說不是好事;且大尺寸電池模組的需求也提高,中小組件的廠商會更難生存。
值得慶幸的是,元晶將加速導入大尺寸高效能模組,創造產品差異化並提升品質及效能;元晶目前也是國內唯一具 M10 、 G12 大尺寸電池供應廠商,產品差異化將有助於競爭力及未來獲利表現。
再來看看國內發展進度,經濟部能源局,在今年年初最新的新聞稿指出,能源轉型政策原定 2025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目標光電20GW及離岸5.6GW,將在2025年底完成建置之目標不變。有趣的是,今年太陽光電裝置量部分 7.65GW ,未達原 2021 年目標 8.75 GW;離岸風電部分 269MW ,未達原 2021 年目標 933MW ,相差可說是非常遠。目前台灣主要太陽能電池廠,以及模組廠,目前的年總產能,大約是 30 億瓦上下。從這樣的數據推測,明年起每年裝置量都要達 30 億瓦, 2025 年累積裝置量才能達到 20GW 目標,去年約產出 20 億瓦,是產能夠,但沒有完全產出的情況。
而元晶為其中比例最大的一塊,並且在今年有大約 4~5 成的擴產計畫, 2023 會暫停,看似未來可能成長有限,但是確是可以使目前產能持續滿載的作法。可以從營收表現看到,去年底營收就已經跳上來,今年第一季營收也創了六年來的同期新高,目前訂單能見度明朗,到下半年沒什麼問題,預期營收將維持高檔水平。
相較於國內其餘廠商,元晶除了營收跳上來之外,也是獲利明顯轉虧為盈的企業;很多國外龍頭獲利雖穩定,但每股盈餘也不能說很高,元晶的表現已經很值得期待,目前難用本益比評估,筆者建議持續觀察後續營收及盈餘表現,拉回季/年線等長天期均線都值得切入;近期的股價相對強勢。不是沒有原因,在成長性強勁的產業中,找尋營運優異的個股,獲利機會自然提高。
出身於財務會計背景,善於發掘財報中隱蔽的投資機會,利用基本面點出波段飆股,搭配技術面的靈活操作,以面面俱到的投資方式,避開波段大跌風險,確實掌握上漲潛力族群。
何時該勇敢,何時該恐懼?
Oct 9th 2020
營收觀察要訣
May 3rd 2019
做投資,輕鬆點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