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183|AI科技股超級財報週分析,投行仍鎖定在「支出、位階」 |
1:57 法人二分法判斷該漲該跌,幅度通常到期權IV之上 4:45 AI產業並未有系統性風險 7:18 四大CSP廠商(AI大買家)的財報,本季全都打敗預期 8:05 三大公有雲的季度成長率,google睽違5季再度登頂 10:25 四大CSP廠商資本支出本季與下季數據分析 --- 13:40 關於Google財報法說 14:45 Google對支出降低有說法,TPU加速器的顯著優勢 17:00 博通之外,台廠矽智財、網通IC龍頭們能否分一杯羹 19:30 關於新AI模型VEO、ASTRA --- 22:40 關於META的廣告業務,中國電商支出開始年減了 23:35 本季下季都打敗預期,但下季資本支出暴增至150億!? 26:05 Llama4.0即將上線,超大AI GPU集群的豪賭 --- 27:55 關於Microsoft,OpenAI持續認列虧損15億以上虧損 29:00 資本支出相對穩定,但持續增加也是毫不手軟 30:20 利空:蘋果、微軟先被用作撐指數(多了一個道瓊成分股身分) --- 31:35 關於Amazon財報,股價反應大漲我並不認同 32:00 自有大模型是關鍵中關鍵 --- 35:30 AI伺服器訂單仍在,台股機會留意毛利率、營收增加的低位階標的 38:45 六大科技股的位階對比,就是股價估值校正如此 42:00 系統性風險再度轉移至政治與美債(25Q1) 44:00 結論與投資操作提醒 相關文章與資料內容連結: https://www.big-econ.com/index.php?sec=article&ID=3859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何時該勇敢,何時該恐懼?
Oct 9th 2020
財報壹哥
檢視過往行情,在每每市場恐慌之時,都有可能成為一段時間的低點,當然也可能成為更大幅度修正的起跌點。那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勇敢進場,或是恐懼出場其實是對的,我們的建議其實還是眼見為憑,畢竟每次的時空環境不同,真要有一個確切答案,難。
很多人會說,股市中切忌"摸頭猜底"。摸頭代表認為行情漲到了高點,去做放空或賣出的動作;猜底則是認為行情跌到了低點,去做搶進、撿便宜的動作。為何這會是多數人不建議的行為,因為沒人是神,不可能每次都精準預測到行情高低點;而摸頭猜底都是屬於逆勢的動作 ( 還沒漲完就放空、還沒跌完就買進 ) ,只要技術不夠好,很容易摸頭不成反被軋,或是猜底不成反被套。
今天我們再次聊聊猜底,第一大部份投資人在投資上還是以做多比例高出許多,第二放空有保證金槓桿問題以及諸多限制,行使起來難度會高出許多。猜底不是不好,前面講了技術夠好當然可以去做。有句話說「底部進場,不贏也難」。若在底部成功進場,後續怎麼震盪都不容易回到你的成本價位,自然容易有大波段獲利機會,報酬會十分亮眼。
同樣我們拿近期台股修正的例子來看,紅箭頭處,未跌破橘色頸線或是藍色支撐區就是沒有完全轉為空方行情,那自然就不需太恐懼。
這當然不可能當天發生馬上進場,因為可能後續還會跌,因次通常建議觀察的 1~3 天,只要行情到了相對具有重要支撐位置,就是開始密集觀察的期間。
没有出現更低點,應該要勇敢;出現更低點,應該要恐懼。
技術分析是統計學沒有錯,但是用的好,對於行情的判斷會幫助很大。當然也可能會有錯誤的時候,因此若觀察的重要指標再度跌破,就是要勇於出場的時候。而因為進場成本與重要指標位置不遠,出場並不會帶來多大損失。 因此,對於有技術、經驗者而言,「猜底」是一件風險很小,但預期報酬十分可觀的動作。
當然上述是其中一項關鍵條件,熟練後不需考量太多當下環境因子,便能迅速套用。當然若能對於利空事件解讀,並從投資人心理及盤面氣氛 ( 過去文章有點出如何判斷 ) 綜合觀察,便能更加提高猜底成功機率,也就是該勇敢之時。反之,當未出現上述情況,破線破價時,就是該恐懼之時。
出身於財務會計背景,善於發掘財報中隱蔽的投資機會,利用基本面點出波段飆股,搭配技術面的靈活操作,以面面俱到的投資方式,避開波段大跌風險,確實掌握上漲潛力族群。
營收觀察要訣
May 3rd 2019
做投資,輕鬆點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