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15|美元指數持續走低,7月資金水位審慎節制為宜 |
0:55 美元指數重點在週K結構,政策連動大趨勢,不要看短線 3:00 空間:10年線剛跌破,時間:期中選舉還久,趨勢看延續 5:26 總經數據無法改變美元指數,顯示川普政策擔憂情緒仍大! 7:30 川普習性: 節假日大肆宣傳執政成績,利多好消息集中在前 10:00 美國國慶日後,避險情緒持續加溫,等待與忍耐是適合的 11:30 大而美法案通過,減稅導致10年3.3兆赤字(撒錢是主軸) 13:00 另外的副作用,債務上限調高,TGA回補反而資金行情弱化! 16:30 7月留意止漲後的估值去化,減碼、短線操作保有彈性為宜 19:43 美元指數小結:川普政策公布,觀望確認趨勢再動作 ------ 21:12 6/30央行大力干預,季底結算從12%變9.9%, 22:52 許多台股公司面臨10%匯損,本業獲利遭全數吞噬 24:00 法人報告調降EPS浪潮正式開啟? 26:00 7月起Q2財報陸續公布,留意個股董事會時間 27:12 高位階、匯率尚未price in,多數個股押寶財報要謹慎 相關圖表與文章連結: https://www.big-econ.com/index.php?sec=article&ID=3986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隼先生怎麼說-美股財報公布,慎防利多出盡!
Jan 20th 2024
隼先生
經歷1/12、1/16密集的銀行股財報,絕大多數都符合先前預期的「利多出盡」,財報季進入第二波高峰,接續兩週內關於幾家重磅財報公布的預期與反應,仍是影響盤勢的最主要因素,尤其要提防利多出盡的高檔長黑K。
接續兩週(1/22~2/2)的重要財報與經濟大事
The Magnificent Seven之中五家集中在1/30、2/1兩個交易日公布,而兩家較特殊的公司分別一前一後,Tesla 1/24、Nvidia財報年度與其他差較遠,在2/21。
隨之而來的一週,公布財報的公司,可定調為兩個標籤: 「美國價值、落難股」:
美國價值指的就是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中包含嬌生(JNJ)、寶僑(PG)、INTEL(INTC)、Visa(V)、美國運通(AXP)、Caterpillar(CAT)等公布財報,而除去INTEL與科技AI有關,其餘皆是非電子科技股,而且與美國經濟、消費息息相關。
至於落難股,恰巧是在目前為數不多基本面有疑慮的科技公司,德州儀器(TXN)主要與工控、車用半導體為主,目前產業循環的低檔,特斯拉(TSLA)受到中國競爭與電動車降價影響、ASML則是EUV設備中國禁令擴大與非中地區出貨放緩。
除非有驚喜,否則單純打敗營收、獲利預期只是剛好及格而已
針對到美股財報公布,絕對不能單純看營收、獲利數字是否打敗分析師預期,實質上,
◆財報公布利多: 高於市場平均的展望、相對低的股價位階、技術或市佔第一的冠軍效應、由虧轉盈
◆財報公布利空: 無法打敗營收、獲利預期,絕對是大忌(原因如下所示)
◆財報公布利多出盡: 相對高的股價位階、未有驚人或未知的成長展望
如下圖所示,以S&P500 2023 年底的獲利預估中位數,從2022年有估計值至今,一路下修
而導致此現象的原因,從統計中可以推論出投行的邏輯,首先,所謂目標價與營收獲利預估是賣方報告(sell side),因此大多數預估必然要偏樂觀,並且20多年來如一致,預估營收、獲利向下修正開高走低,方便最終達到優於預期的行銷效果
再從下圖,從個股來切入的話,2001年至今每次財報公布的統計數據,S&P 500成分股中EPS優於預期的比例高達75%左右(整體美股約59%),更可以看出大型股、熱門股有更多賣方分析師cover,這種保守的修正預估數字,製造打敗預期的情形,伴隨資訊普及化,人人都可以看到最新獲利數字,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當然市場的對應就是,打敗獲利預期這個資訊對法人愈來愈不算是利多
法人更重視的還是法說會的內容,逐字稿中的蛛絲馬跡,公司是否特別提及很強的展望、優勢的市場技術地位。可以思考本頁的三點財報公布反應,台積電具備的就是股價相對同類股被壓低、技術第一的效應、高於市場的營收成長。
但相對而言,最近飛奔的科技股股價,財報公布前的短線高位階已是最大的原罪,有許多新晶片釋出的利多已經反應下,法說中要繳出更多優勢訊息的可能性降低,特別需要留意財報利多出盡的可能性。
擅長運用各式金融商品報價、總經數據進行配對整合分析,並對華爾街 buyside 、散戶投資心理面,有獨道見解。 著重由上而下,股匯債整體趨勢預測,擬定交易策略。
隼先生怎麼說-先知先覺而非牆倒眾人推
Oct 17th 2020
隼先生怎麼說-盤中零股交易上路,高價股定生死
Oct 23rd 2020
隼先生怎麼說-別再追空! VIX期限結構看門道!
Oct 30th 2020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