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一罹癌就破產!面對龐大醫療支出,防癌險夠不夠?


Aug 22nd 2022

Miss Elegent

近年不少藝人、名人相繼罹癌,更有多人不敵病魔逝世。面對如此巨大的未知恐懼,你是否也聽從保險業務員的建議買入各式各樣的保險規劃?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報告顯示,每年新罹癌人數高達12萬人,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罹癌。雖然癌症險可以發揮風險轉嫁功能,但是你事先規劃好的癌症險「保護傘」到底夠不夠大呢?


罹癌後所需醫療費用

癌症在治療過程中,往往要面臨龐大的費用支出,甚至隨著癌症治療帳單用最常見到的自費項目包括:手術耗材、化療、放射治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基因檢測等六大項。其中為了確認患者適合的治療方式所做的檢查約在 1~5 萬左右。


同時罹癌的治療會依罹患的部位、期數不同,而有不同的花費,部分化療與標靶藥物健保有提供全額或部分給付。但有更多的標靶藥物、新式免疫療法是民眾需要自行負擔治療費用,例如乳癌的義乳重建手術約 10~20 萬,骨髓移植手術約在 30 萬左右。且治療癌症最昂貴的支出在於標靶藥物,從一顆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放射治療使用比較好的質子刀則需要 30~50 萬元。而近期罹癌不幸病逝的藝人余苑綺,便曾於報導指出一年的治療費高達 200~300 萬元。


防癌險夠不夠用?

台灣人購買商業保險的比例相當的高,一年平均每個人會花費 16 萬元購買商業保險。市售的防癌險,多以罹患癌症後正式辦理住院確實在醫院接受診療的保障。但現今癌症診斷及治療的費用日益增加,甚至還有不少新藥、新療法未納入健保、商業保險給付,罹癌病患如欲採新式療法,往往會在抗癌途中或療程一段落後,仍恐面臨經濟困難


如何買對防癌險?

市售防癌保險的保障,包括罹患癌症保險金以及癌症相關的住院、門診、化療、放療、手術等項目(依個別保單條款而定),但因此應該以挑選在初次患病可獲得的一次性給付保險金為主,以因應治療癌症時昂貴藥品及新式療法的龐大花費。建議額度至少要 200 萬才夠,同時配合實支實付醫療險,補足癌症住院的醫療缺口。


同時留意,保單所列舉的理賠項目,原則上愈多愈好,若能包含義乳重建、義肢裝設等項目,甚至是癌症所引起的併發症是否有理賠,這樣自然更有保障。


保險理賠爭議頻傳

根據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2017~2021 年來,保戶與保險公司有關癌症及其併發症認定的爭議申訴案件急速增加,從每年僅約 30~40 件,2019 年爆增至首度破 100 件爭議,數量倍增,這顯示,當國人投保癌症險需求日增,癌症險理賠爭議案件數量也相應激增。顯示出民眾在買保險時,常常對於保險內容尚未清楚了解,導致需要用到時才發現與想像存有落差。


凡事都要從長計議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曾指出「經濟負擔為年輕癌友共同面臨的重要議題。」因為即使罹癌前有穩定工作,但因就醫需頻繁請假,並且治療的副作用導致體力變差、易疲倦,導致多數癌症病患工作收入受影響,從正職變成兼職,只能在家接案,薪水可能不到原先的一半。


癌症治療時,勢必反覆就醫、住院,規劃保單時,要留意備妥「長期抗戰」的準備金。從癌症險的角度來看,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很多支出費用並不在癌症險的理賠範圍內,甚至保險理賠也有上限。若不幸面臨二次罹癌,後續的醫療支出恐就只能透過過去存款來支應。


因此面臨未知的罹癌恐懼,建議現在除了購入保險之外,應該同時還得多存下一筆醫療急用金,為自己及家人多做打算



Miss Elegent
Miss Elegent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