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32|AI支出租賃佔比增加,融資開始擴大,兩大趨勢的潛在影響 |
1:11 談任何支出,同時也要談錢從哪邊來 3:10 AI支出: 資本支出 VS 租賃的比較 5:20 甲骨文、微軟、Meta租賃比例高,都很仰賴GPU不是巧合 8:15 兩者會計帳上,資產負債表與營運決策的差異 13:30 現金流量表的項目差異,自由現金流仍是衡量最佳數據 17:53 甲骨文先前財報大漲36%,股價補缺口完全回吐,老天有眼! 20:00 換個角度來看資金從哪來,借款、公司債25Q4快速增加! 22:30 ONO聯盟的甲骨文、OpenAI缺錢的籌資管道 24:30 大型CSP廠商也在籌資,Meta、google加發公司債 27:00 Meta甚至被查出成立SPV,進行300億的AI相關融資 29:49 「投等級公司債」至關重要,建議大家密切關注 相關圖表與文章 https://www.big-econ.com/index.php?sec=article&ID=402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隼先生怎麼說-美債再破今年新低,是否拖累股市觀察時序與關鍵技術面指標!?
Apr 8th 2024
隼先生
美國10年期公債又跌破今年低點
美國10年期公債,在歷經3月底的反彈,一進入4月第一個交易日準時重挫,已經跌破2024年的低點(如下圖所示)。而Q1的股市強於債市,使得投資人並沒有太過畏懼債市的下跌,因此首先要分析的是債市漲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時序性。
時序性: 退休基金季底再平衡(買債+調節股)
退休基金對金融證券市場是很重要的資金來源,其最大的貢獻就是穩定買進、追蹤指數,不會特意追價或集中資金,因此平時對波動影響不大,但每逢季底較容易出現明顯的部位調整。其概念為巨額資金的資產管理,顧及保守風險,仍沿用股6債4或類似的7:3配置。因此當一季度中,債券與股市的漲跌幅大幅分歧,就必須再平衡調整配置比例。
而如下圖所示,再平衡有部分是每月調整,然而季底(3、6、9、12)會有月、季度調整重合,往往金額最大,再加上Q1股市的報酬率遠高過債市(以S&P500 - 12個月公債作為指標比較),指標落差為8.8% - (-2%)=10.2%! 因此債市Q1季底有調整買盤,對上股市為調節賣壓成為資金流向關鍵,同步的金融、小型股等落後科技股大幅漲勢的標的,也會部分受惠季底再平衡,接獲部分買盤。
股債資金風向是否改變,觀察2件事:
1. 回歸到4月,再平衡結束後是否回到原有主流資金趨勢?
以4/1(第一個交易日)來說是維持的,當日半導體股再度領漲、科技類股相對強勢,然而S&P500、道瓊、羅素2000則趨弱下跌,呈現調節漲跌互見,資金仍圍繞在成長股(半導體、雲端服務、AI),即使是下跌也有買盤支撐,然而伴隨債市破底,留意Q2開始確實有轉變重回股債同步跡象。
2. 留意下一個全面齊漲/齊跌的爆量長K棒交易日,方向是上還是下?
若再平衡影響到的是調節部位,那多半不會影響趨勢,但同時四巫日結束後,到季度結束,也容易使法人進行策略上的轉換,因此季初找尋下一個全面齊漲/齊跌的交易日,就相當重要,通常會形塑法人順勢操作的方向引導。
→當前股強債弱,科技半導體撐盤領漲的態勢並未完全改變。尤其股債Q1其實並不連動,主要是因為市場樂觀的降息預期,認為將結束利率高檔,然而要提防的是,利率持續高檔更久,股債同向的壓力重新回溫,若此時在季初發生全面齊跌,可能影響法人的趨勢資金風向。
→尤其注意技術指標中,S&P 500不能出現5、20日線死亡交叉,否則10月底以來的波段多方慣性就會被打破。
擅長運用各式金融商品報價、總經數據進行配對整合分析,並對華爾街 buyside 、散戶投資心理面,有獨道見解。 著重由上而下,股匯債整體趨勢預測,擬定交易策略。
隼先生怎麼說-先知先覺而非牆倒眾人推
Oct 17th 2020
隼先生怎麼說-盤中零股交易上路,高價股定生死
Oct 23rd 2020
隼先生怎麼說-別再追空! VIX期限結構看門道!
Oct 30th 2020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