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隼先生怎麼說-龐大AI投資,愈來愈仰賴發「債」與「借款」


Nov 8th 2025

BigEcon

科技股全面調高AI資本支出,且租賃比例增加!

週五的週報已經提供過本季原先預期、本季實際資本支出,以及下季資本支出的相關圖表,下表將時間拉得更長,不只是下一季或下個年度,而是把所有承諾計畫興建的資料中心計畫,其數據統計出來:


 左半部分為四大CSP與ONO聯盟的Oracle,共5大AI買家,已經於北美(主要資料中心座落地點)興建啟用的資料中心,以GWs(電力消耗)作為當量。而右半部分則是正在興建與計畫興建的資料中心,也以GWs作為當量,可以看出明確且龐大的持續投入AI建置。

而AI投資的支出部分,法人得到總量的確認並統計,但是留意到採用營運租賃(Operating leases)的AI支出開始快速增加,相對於原本的資本支出。這個趨勢的改變,首先造衍生出會計的議題。


◆資本支出VS營運租賃,在會計帳上的影響:

美股財報在GAPP之下針對租賃相關目前採用的是ASC 842,台股與多數國家適用IAS針對租賃採用的是IFRS16,歷經2010年代一波會計準則的變更,目前兩個適用準則,雖有細微不同,就關鍵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其影響大致雷同,因此整理如下表 


→最在乎的現金流量表項目來看,以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計算,則皆可涵蓋進去,這也是多次於報告以自由現金流進行衡量分析的主因,無論支出形式為何,仍是法人可靠衡量的重要會計數據

採用融資租賃的主因有兩個,第一個顯而易見的龐大資金需求產生緊缺,因為資本支出需要再初始購入,消耗大量資金,在後續3~5年度認列折舊費用時,以營運活動加項回沖,而租賃則是分攤於每個年度的營運活動項目減項。第二個是晶片進展過快,NVIDIA等換代過快,目前平均18個月換一代,然而NVIDIA的戰略同代又分更細,ex: Blackwell世代又分B200、B300,換代的過時風險平衡,租賃的比例自然增加。那當然甲骨文更傾向前者,四大CSP廠商主要傾向後者,少部分前者。


AI支出的資金來源,增發債券籌資比例更是急速攀升!

多次預告,科技股財報季的另一重點就是現金流,其實就是檢視AI投資的收入或籌資來源為何

理想狀況上,資金來源以淨利潤扣除非現金的營運帳款調整項,將是最為穩健,投資法人最安心的。但是鉅額虧損的公司,或是大型CSP廠商支出在2~3年內,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有部分逐漸跟不上淨利成長,就必須仰賴發債籌資。[OpenAI這類非上市公司,則是仰賴新創資金等股權融資]


上表為5大AI支出公司逐年借款,在Oracle轉型支出增加前,四大CSP廠商以自身營運現金流為主要資金來源,並少量且穩定的投資級公司債發行,然而2025年來,Oracle自由現金流嚴重負數,自然需要大量銀行借款(橘色)以外,連Meta、Google…等也開始加發債券(藍色),尤其集中在9月至今,顯示雖當期自由現金流沒問題,但未來持續上修的資本支出,籌資模式已經提前開始陸續轉變。

對投等公司債的價格修正,設置為警示領先訊號與防範


獲利並不會先出問題,現金流量才是,而加發的債券即是屬於投資等級的公司債,可以LQD進行觀察,並作為本次財報季之後,AI科技股尤其燒錢的大買家們,股價修正與法人疑慮趨緩的領先指標。

BigEcon
BigEcon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