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投資前緣新觀點—美國針對主要貿易國的關稅政策,各國政府及對應企業須積極應對


Mar 4th 2024

財經諸葛

市場高檔震盪,帶動類股間資金輪動,法人針對估值修正的短線來回操作仍積極

道瓊指數仍然高檔橫向整理,不過近期的拉回修正,有些許緩跌的跡象,市場上對於轉弱的擔憂應運而生,筆者認為季線至少仍有一定的下檔支撐,因此雖然長線仍然看好震盪向上,但走勢較黏的情況下,仍會建議短線、短波段交易為主,較有利於應對近期盤勢,而非長線布局。針對美股各大指數走勢分歧,先前落後的費半反而補漲創波段高,呈現出不同產業類別間,正進行資金輪動的趨勢,近期恢復對科技股的信心與未來AI發展展望的認同。


而近期下跌的財報利空來自於Walmart,繳出優於預期的財報,但不及法人高標準的財測,其實屬於典型的估值修正,從科技股的財報至今頻繁發生,起源於筆者認為外資法人普遍覺得美股估值偏高,因此往往有較為嚴苛的標準,一有偏向保守的風吹草動,自然引發估值修正,因此實際上的法人操作仍然積極,尤其偏向短線,但針對於長遠的布局部位仍未明朗。


川普關稅政策還未實行,市場隨之撐盤仍未死心

川普關稅談判陸續進行,都還未有明確實際執行,因此難有大幅利空的發酵反應,但擔憂消息仍然不斷,例如:汽車關稅的實施,讓歐洲經濟頂梁柱的德國,引發成長可能放緩的熱烈討論。


因此全球都應以中國為樣板,重點放在「川普政策執行後的應對」,將傷害降低並尋求其他地方的最大突破,不能因為談判,就輕視與鬆懈,認為川普不會做。畢竟為了美國再次偉大與製造業回流,勢言要讓美國貿易正常化,是當前美國民眾最在意的共識,不再是全球化與民主化。


不管是國家政策或企業決策,都應該認真看待,對於風險管控與連鎖效應的觸發,做好萬全準備,甚至是FED,也因此評估暫時轉為偏鷹的態度。不過筆者延續上週看法,仍然看好川普政策將帶來的是短空長多,建立在積極應對與供應鏈調整後,發展出新的生存成長之道。


不用過度擔憂各國政府與各大企業毫無應對策略

烏俄談判看似由美俄主導,有賣掉烏克蘭的輿論聲浪產生,當然這屬於過分的想像,類似於先前台積電的議題,都呈現利空擔憂提前發酵。還沒真的定案,逼迫各方提前思考應對策略與協商,這是件好事,已經有因應策略,就不應該過度悲觀與誇大,當然效果如何還須持續觀察。


台股利空情緒消化後穩定向上,伴隨台積電的晶片關稅遞延,持續爭取協商,加上伺服器代工廠主動增加赴美投資擴產,筆者正向解讀這類積極的應對政策。然而美國製造的成本雖不致於影響營收,但毛利率下降很可能出現,因此指數的壓抑與財報壓力必然仍會持續產生,股價的反應上,就會更注重在長期產業趨勢的訂單成長,是否能壓過毛利的干擾,帶動獲利持續創高。


外國企業賺外匯,竟成為國安危機,為何成為美國的錯誤認知? 這其實是產業升級的演進,製造能力與良率,也是一種競爭優勢。美國要的不只是美國製造,而是要台積電的know-how,企業的命脈政府是否有權力奪走,台灣夾在中美之間的特殊關係,是否只能被動,這類的悲觀論點,筆者認為並沒有仔細探討到背後動機,因為本質上台積電的建立就是政治的載體,政府的支持,台積電並非沒有經歷過危機與打壓,也都有5年的預先規劃。因此政府政策對於企業的發展,本來就常發生,政治力的介入,與政策受惠,好壞皆有,並不會沒有預先準備。


投資前緣新觀點

現在的高點不是高點,伴隨震盪與適當的估值修正,應對積極與持續成長發展的公司,股價仍然會重新墊高,DeepSeek事件至今的股價表現,就符合這樣的論調。而針對川普的政策對不同國家的股市影響,筆者認為趨勢上,美股未來表現會優於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若有積極應對策略,則能迎頭趕上。

財經諸葛
財經諸葛

面對詭譎多變的國內外政經局勢,總是可以第一手掌握投資趨勢與買點,專業、專心、專職,透澈的國際觀創造獨一無二的投資法則,擅長以法人思維的宏觀角度,研判台股與美股的行情多空。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