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06|科技股財報一刀切,軟硬體股價表現嚴重分歧並非好事 |
1:15 總經、美股財報一連串事件的反應 3:47 AI軟體拉貨/投資強恆強;非AI科技提前面臨關稅拷問 7:37 台股5/2個股也一樣分歧,財報法說不覺得有差這麼多 10:40 推測情緒面、程式單為主軸,非良性多頭輪動結構 15:30 AI軟體延續先前評價模式: EPS、費用率、雲端業務成長 17:30 META本季資本支出小幅低於預期,但調高全年支出 22:02 下半年AI資本支出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建議逐月觀察 24:50 蘋果、亞馬遜被投行挑毛病在哪? 30:03 台灣OEM股接續公布財報要小心毛利率壓抑 34:10 台股獲利減碼電子股、轉進非電子股配置,延續上週觀點 文章與數據連結: https://www.big-econ.com/index.php?sec=article&ID=3950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投資前緣新觀點-聯準會放鷹的真正目的為何?後勢操作對策
Sep 26th 2023
財經諸葛
聯準會以拖待變 等待市場接受經濟現況 行情方向不變
週四美股大跌,關鍵在於這次 FOMC 會後聲明對於明年利率點陣圖較為鷹派的看法,使得美股扭轉了看起來要整理向上的態勢,未能符合行情向上的預期;在綜合分析整體狀況後,筆者認為對於後續預測看法不需改變,以下說明。
趨勢向上的格局其實沒有改變,整體行情還是處在較大的區間整理格局裡;目前道瓊處於破季線的走勢,而跌破後就不用預設立場,代表行情就是弱,因為市場普遍悲觀;但筆者認為這屬於短期的情緒釋放,我們並不用過度悲觀–資金將股價向下壓後最終還是會買回來,創造出價差後才能創造利潤,這是我認為投資機構、主要資金的想法;短期間操作確實不容易,但布局的方向並不受影響。
這次FOMC會議有很多不一樣的解讀,筆者的看法是現在利率的位階很高,對於企業、民生都不是很好,那為什麼聯準會要持續維持這樣的狀況?關鍵在於通膨仍高,且距離聯準會目標 2% 還遠。之前曾分析過聯準會現在的兩大目標,一是不能通膨,二是充分就業。後者目前達成了,但通膨的關係使得消費力依舊不足,也才有近期的罷工事件,也就是薪資追不上物價,那就必須要壓物價,這也是聯準會不得已要有鷹派態度的原因。
當前國際企業去全球化,使得成本變高,薪資也高,物價難降,成了聯準會兩難之處。筆者認為聯準會其實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目前較佳的方式,如過去所提,讓市場接受較高物價且調高薪資,同時聯準會也接受較高的通膨率;而不是一直用壓抑的方式,畢竟有些問題是防堵不了的。在聯準會不願意讓經濟硬著路的條件下,筆者認為就是先以拖待變,拖到大家都接受現況後,問題便迎刃而解,也是為何得以判斷行情為何終究會往上走的原因。
選情牽動台股行情,修正有利布局機會及檢視個股強弱
台股行情修正除了連動美股,也與國內選情有較大關係。近期包含進口蛋、農委會陳吉仲下台問題突顯執政黨的問題,但他們依舊與在野黨互相攻防且互有勝負,大家可以看到賴清德選舉團隊發生問題後就是切割、防止延燒、再反擊對方問題。現在選情上還是執政黨有利,但是在野黨並非沒有動作,能不能慢慢整合、找出適合模式,行情就會漸漸明朗,目前選舉跟行情仍有直接關聯,這點不可忽視。
筆者認為投資人不用過度擔心現在的行情修正,關鍵因素在於執政黨會努力的維護現在的優勢;等待修正後找尋支撐,再將成交量慢慢放大,站穩後再向上走,是我們對台股後市的看法。而這週的行情可以感受得出,即使大家都在修正,但通常值得布局的股票都能表現較強,也會在行情反轉時快速回升,也建議各位從這個方向去挑選標的。
投資前緣新觀點
近期筆者看到很多對於ETF、配息商品的建議;筆者會建議要好好了解這些商品,並非說投資會虧損,但小資金部位投入的話容易獲利不明顯,因背後依舊有價差風險或行銷包裝出的好處;在市場中透過較高報酬率商品或專業操作來擴大利潤,為較佳的做法。
面對詭譎多變的國內外政經局勢,總是可以第一手掌握投資趨勢與買點,專業、專心、專職,透澈的國際觀創造獨一無二的投資法則,擅長以法人思維的宏觀角度,研判台股與美股的行情多空。
投資前緣新觀點-論降息與市場波動
Jun 20th 2019
投資前緣新觀點-從反送中角度觀察美中貿易大戰
投資前緣新觀點-市場瀰漫敏感又脆弱的投資氛圍
Jun 26th 2019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