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14|00929追價買華碩、文曄!? 高息ETF合法的虧錢換股操作 |
1:20 較早除息的高股息標的,都是風向球(今年貼息仍嚴重) 3:10 00929狂買華碩2天買到漲停,搶領息的代價估是虧7億 7:15 確實這樣的操作沒有「違法」,但操作手法真的醜… 10:30 ETF動機: 為了要領到股息,造就不對等代價(虧錢被吃豆腐) 14:17 另一檔奇葩的操作3036文曄,6/27震幅14%,逆價差5%… 17:41 今年ETF換股最大買超標的:2882國泰金,收盤仍有2%逆價差! 21:14 高股息ETF不退燒,台股貼息每年都會出現,一年比一年嚴重 22:12 下週需要留意的除權息重點標的,6/30、7/1貼息預估最為嚴重 24:10 台指期實質逆價差240點,可見台股資金結構被搞到多麼扭曲 26:10 台股大量個股期空單全面布好,希望伴隨中大型股貼息、逆價差收斂,逐步從地獄18層回到人間~ 相關文章與圖表證據,連結如下: https://www.big-econ.com/index.php?sec=article&ID=3983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隼先生怎麼說-Marvell大幅上調自身ASIC展望,理由是否充分!?
Jun 21st 2025
隼先生
Marvell宣布資料中心2028 TAM上調26%
6/18 Marvell舉辦Custom AI投資者日,股價大漲激勵,主要反映至2028展望上調(如下圖)
根據公司資料,其預測:
◆整體市場2028 資料中心資本支出估1兆 (編按:2025 四大CSP 貢獻約2500億)
◆AI加速器(GPU+ASIC)2028整體市場3490億,隱含Marvell拿14%市占。
◆554億TAM→ASIC晶片本身408億+ASIC 周邊146億
彙整出公司提出的TAM上調的理由:
1. Marvell 2018起就參與制定客製化AI,擁有先進者優勢(開發技術與後續量產的經驗)
2. AI工作多樣化與複雜化,客製化AI的需求將會加速成長
3.新的AI大型運算建置廠商投入(可參考下兩圖): xAI、openAI、各個主權AI的計畫
就產業數據來看,ASIC與GPU的競合關係
目前ASIC與GPU的替代競爭趨勢確實是ASIC的成長速度稍快(後進者優勢),但從上圖最新的法人研調數據預測,GB系列2025需求分布,新的AI買家如資本支出去年翻三倍的Oracle(與openAI為STARGATE計畫的參與者)躍升第三,包含NVIDIA親兒子CoreWeave、馬斯克的xAI也逼近與超越Amazon、Google。
→新的AI買家往往是有錢有權(政策相關),最缺的就是IC設計能力,反而最不可能大量投產ASIC,而是高度仰賴NVIDIA GPU,形成類似過往品牌伺服器的樣態,連機架或內部零組件的變更設計能力都不太足夠,去購買DELL、美超微等生產的伺服器。
作為對比的就是四大CSP廠商,下單在鴻海、廣達、緯穎,雖同樣是採用NVIDIA GPU的伺服器,但內部用料或機架設計都會有細微變更。加上長期耕耘自研晶片的投入,也因此才有延伸到ASIC server的設計能力。這就是Google、Amazon GB系列伺服器佔比大幅往下調的主因,因為2025只有這兩家廠商ASIC加速器是有顯著放量的。
筆者的看法: 新ASIC專案的量產貢獻,除了Trainium4之外並不清晰
Marvell 2025顯著貢獻的是AWS Tr2,展望未來3年有Tr4與微軟Maia 2,雖然公司提到有5個專案,扣除上述兩個,其中一個是Google Axion(資料中心CPU),另兩個並不明,由其下個潛在放量的ASIC,首推Meta,再來是openAI與Fujitsu,據產業調查皆由博通與其他廠商合作拿下,而AI加速器週邊的socker接口專案確實是Marvell強項,拿下50個,但貢獻的TAM不如ASIC加速器那麼大,因此研判Marvell上調TAM的理由並不充分。
而不只是設計端外,零組件與組裝供應鏈端也是多家喊著通吃,實際上現實並非如此,舉例而言,台廠能吃下GB系列的是少數龍頭公司,很多是吃通用伺服器或ASIC伺服器,因此實際訂單必須個別檢視,避免形成對全數供應鏈標的,產生重複看多展望的錯估風險。
擅長運用各式金融商品報價、總經數據進行配對整合分析,並對華爾街 buyside 、散戶投資心理面,有獨道見解。 著重由上而下,股匯債整體趨勢預測,擬定交易策略。
隼先生怎麼說-先知先覺而非牆倒眾人推
Oct 17th 2020
隼先生怎麼說-盤中零股交易上路,高價股定生死
Oct 23rd 2020
隼先生怎麼說-別再追空! VIX期限結構看門道!
Oct 30th 2020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