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壹哥#EP225|品牌客戶展望強,製鞋廠蓄勢待發 |
國際股市氣氛樂觀 行情收復關稅缺口 下一階段該往何處選股? 搭配國際大廠優異財報 找尋台廠供應鏈機會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川普就職 自誇歷屆最成功100天 Q1 GDP卻萎縮0.3%、西班牙 葡萄牙18小時大停電 百萬人陷入黑暗、南韓政壇陷亂局 川普另類助攻澳洲大選
May 5th 2025
BigEcon
川普就職 自誇歷屆最成功100天 Q1 GDP卻萎縮0.3%
4/29 美國總統川普在密西根州馬科姆社區學院發表其第二任期百日演說,內容聚焦於邊境安全、經濟表現與對中政策。他高調宣示自己是美國史上最成功的總統,並強調「美國優先」立場已見成效,成功吸引輝達、台積電等科技巨頭加碼投資美國,同時也指出,與其建設北京、摧毀底特律,他選擇投資密西根,重申支持勞工階級,打造真正以美國工人為核心的政策。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針對在美國境內組裝的汽車業者免除 25% 新關稅,鼓勵供應鏈回流美國。他主張透過高關稅措施保護本土製造,並點名中國大陸長年竊取美國工作機會,開徵 145% 高額關稅。儘管聲稱中美最終將達成公平協議,他仍表態美國不急於妥協,並稱「美國有能力訂定價格」。
移民政策方面,川普大幅加強邊境執法,堅持遣返非法移民。他在集會中播放手銬移民的影片,以說明驅逐行動的強硬執行成效。根據官方數據,邊境逮捕人數已創下 2000 年以來新低,僅 7000 餘人,政府並強調遣返過程將遵循法律程序。然而,這一政策也引發不少爭議,尤其是針對已取得合法簽證或綠卡者的遣返案件。
儘管川普自誇經濟表現亮眼,根據 CFRA Research 統計,其上任 100 天內 S&P 500 指數下跌 7.9% ,為 1973 年以來最差的百日開局之一。川普於 2024 年 11 月勝選後曾一度提振市場信心,當時 S&P 500 指數自選舉日至就職日累計上漲 3.7% ,創歷史新高,現在從短暫樂觀轉為對關稅戰與政策不確定性的憂慮,市場認為儘管川普隨後將部分新關稅推遲 90 天,稍稍緩解市場恐慌,但投資人信心仍未完全恢復。
4/30 美國商務部公布今年 Q1 的 GDP 萎縮 0.3% ,遠低於去年 Q4 的成長2.4%,為 2022 年以來首見負成長。總統川普表示自己剛上任,要怪就怪前任總統拜登,接下來關稅很快就生效,國家將欣欣向榮。商務部在聲明稿中說:「首季實質 GDP 萎縮,反映了進口攀升,消費者支出放緩,以及政府支出滑降。」
民調方面, CNN 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川普支持度跌至 41% ,創 70 年來歷任總統百日最低,低於其第一任期同期表現。儘管如此,川普仍強調在國防、經濟與外交的成就。他承諾投入 1 兆美元國防預算,並宣佈向塞夫里治基地增派 21 架 F-15X 戰機,並罕見稱讚民主黨籍州長惠特梅爾促成這項軍事投資。
外交上,川普稱全球多國領導人,包括中國、印度、法國與西班牙,都希望與他會面談判。不過中國外交部否認川習近期通話,美國財長亦表示不清楚兩人是否聯繫,突顯中美關係的緊張與訊息混亂。
整體而言,川普第二任期百日展現強烈的政策主張與對外對內的強勢作風,雖受到支持者擁護,但也引發國內外不小爭議。未來其高關稅、強邊境、反移民與經濟政策是否能成功重塑美國優勢,仍待時間驗證。
西班牙、葡萄牙18小時大停電 百萬人陷入黑暗
4/28 西班牙與葡萄牙突發大規模停電,成為歐洲近年來最嚴重的電力事故之一。此次停電影響範圍涵蓋整個伊比利半島與法國部分地區,造成交通、醫療、金融與通訊全面癱瘓,數千萬人陷入黑暗。西班牙總理桑傑士指出,電網在短短五秒內失去了 15GW 的電力,約佔全國總需求的 60% ,形容此次事件為「前所未有」。
葡萄牙方面雖強調國內主要基礎設施仍運作正常,但里斯本與波爾圖的地鐵與火車服務全面中斷。西班牙更直接宣布進入全國緊急狀態,部分地區由中央政府接管公共秩序與關鍵基礎設施。初步調查顯示,停電並非來自網路攻擊,而是與電網系統本身的劇烈電壓波動有關。
引發停電的原因引起多方討論,專家普遍認為西班牙高度依賴不穩定的再生能源是主因之一。當天太陽能佔電力來源約 55% ,但由於天候變化導致發電驟減,再加上傳統穩定能源,如核能、化石燃料、水力佔比偏低,導致缺乏快速反應的備援機制。前能源官員批評,電網營運過度依賴太陽能,未能妥善安排穩定發電支撐,顯示系統管理不善。法國電網專家則提供另一觀點,認為當時天候驟變、厚重雲層迅速遮蔽陽光,是造成太陽能電力瞬間崩跌的直接原因。電網頻率一旦急遽下滑,就可能引發斷電保護機制連鎖反應,導致整體系統崩潰。此外,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電網連結不足,也限制了電力進口的即時支援。
事件發生後,能源安全再次成為歐洲輿論焦點。西班牙計畫於 2030 年前使再生能源佔比達到 80% ,但專家呼籲在推動能源轉型的同時,應加強儲能系統建設與國際電網整合,以避免類似危機重演。此次大停電也暴露出能源系統的地緣政治脆弱性,即便是局部事件,例如法國南部的電線火災,都可能透過高度互聯的電網引發跨國影響。
此外,復電的過程亦相當艱難。因系統陷入「全黑」狀態,需透過「 Black Start 」機制,由小型發電機逐步啟動大型發電系統,才能逐漸恢復電力。專家預估,完整恢復供電可能需數日時間。
南韓政壇陷亂局 川普另類助攻澳洲大選
南韓與澳洲兩國近期都舉行總統大選,都揭示出亞太地區民主政治的不同挑戰與演變方向。南韓陷入罕見的高層政務真空與權力更替風暴,而澳洲則透過選舉展現制度的穩定性。
5/1 南韓政局陷入動盪,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的選舉法案被發回更審,無黨籍的南韓前代理總統兼國務總理韓惪洙當天宣布參選總統,加速保守派內部「反(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大聯盟」的形成。接著,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崔相穆亦因面臨彈劾案表決而請辭。彈劾案源於崔未依國會決議任命憲法法官,遭控違憲。韓悳洙原代理總統職務,按法律規定其請辭後由崔相穆接任,惟崔辭職後,教育部長李周浩將成為新一任代理總統。
南韓的代理總統不斷換人,該國領導層「如旋轉木馬般」不停更換,這使南韓在對美關稅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南韓因領導力的危機,導致談判難以取得進展。
相較之下, 5/3 澳洲完成國會大選,現任總理艾班尼斯所領導的工黨勝選,將組成多數政府,反對黨領袖達頓承認敗選並辭去議員職務。此次大選,民眾對生活成本上升與美國前總統川普政策不穩定的擔憂,成為決定選票走向的重要因素。艾班尼斯的務實政策與堅定立場,在面對美國對澳洲出口產品加徵關稅時,展現出維護國家利益的態度,成功贏得選民信任。出口民調顯示,雖然工黨與自由國家黨聯盟得票率接近,但獨立候選人與綠黨的支持助力工黨在關鍵席次取得優勢。
總結而言,南韓政壇動盪恐將影響該國政治穩定與外交經濟布局;而澳洲則透過大選鞏固執政,展現民意對穩健領導與經濟政策的支持。兩國的政治發展將對亞太區域產生深遠影響。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美股系列報導-AT&T
Jul 25th 2019
景氣即將邁入衰退期 美國公債殖利率倒掛
May 15th 2019
陸股大反彈 關鍵原因大解密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