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美國核心PCE年增2.8% 通膨升溫 恐縮減Fed降息計畫、川普加徵25%汽車關稅 德日韓影響慎重 加國反擊、緬甸8.2地震 百年來最強 估經濟損失超過緬甸單年GDP


Mar 31st 2025

BigEcon

美國核心PCE年增2.8% 通膨升溫 恐縮減Fed降息計畫

3/28 美國商務部公布經濟數據,美國聯準會 Fed 偏好的膨衡量指標-核心個人消費物價指數 PCE 於 2 月月增率 0.4% 和年增率 2.8% ,高於市場預期。 2 月核心 PCE 升溫的主因是商品價格上漲,以及醫療照護和金融服務成本攀升所致。而 2 月 PCE 則是月增率 0.3% 和年增率 2.5% ,與 1 月數據保持一致,並符合市場預期。




在美國通膨升溫的同時,消費者支出低於預期,顯示民眾的消費態度轉趨保守。 2 月個人支出月增 0.4% ,未達市場預估的月增 0.5% 。不過 2 月個人所得月增 0.8% ,優於市場預期的月增 0.4% 。 2 月消費者支出遜於預期,反映通膨頑強和潛在關稅衝擊,令消費者審慎開支。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 3 月的 FOMC 會議中坦言,通膨可能無法在今年回落到聯準會 2% 的目標,將今年的核心 PCE 預測由 2.5% 上修至 2.7% ,預期 2027 年才會回到 2% 。關稅可能讓美國經濟前景蒙塵,並導致通膨死灰復燃,通膨升溫可能讓聯準會縮減今年的降息計畫。芝商所 CME 的 FedWatch 最新數據顯示,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 5 月按兵不動, 6 月降息的機率接近 6 成 5 。


3/27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BEA 公布,受去年底消費激增帶動,美國經濟在去年第四季成長 2.4% ,略高於預期與修正值的 2.3% ,但明顯低於前一季的 3.1% ,凸顯美經濟動能減弱,但整個成長力道算穩健。就 2024 年全年而言,美國經濟成長率 2.8% ,較 2023 年的 2.9% 略降。華爾街投行鑒於川普激進的關稅政策,紛紛調降對今年經濟成長預測。




川普加徵25%汽車關稅 德日韓影響慎重 加國反擊

3/26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進口到美國的汽車與輕型卡車課徵 25% 關稅,進一步加強其政府的貿易措施,以提振國內製造業,川普指出,新的汽車關稅將於 4/2 生效,美國將從次日開始徵收關稅,並強調新關稅在未來兩年內可為美國帶來最高達 6,000 億至 1 兆美元的收入,徵收關稅對於川普來說等同於減稅和降低債務。


由於韓國、日本是汽車出口大國,中國也深受美國關稅措施打擊。 3/30 韓國、日本和中國的經濟暨貿易部長在首爾會面,討論經濟合作,這是三國將 5 年來第一次的罕見會議。


日本 2024 年對美國出口額達 21.3 兆日圓,其中汽車和其他車輛約占 1/3 。如果關稅按計畫實施,受影響的不僅有汽車製造業,日本全體經濟也可能受影響。預估可能導致日本國內生產減少,使日本的國內生產毛額 GDP 最多下降 0.2% 。近年來受到日圓貶值影響,以高價大型車為主的美國市場更被視為盈利重點,然而加徵關稅可能徹底改變現狀。日本政府發言人表示美國對進口汽車課徵的關稅「令人極為遺憾」,強烈要求將日本排除在加徵對象之外。


根據評估, 2024 年 1 月至 10 月在美國銷售的豐田汽車 Toyota ,有 47% 為美國本土製造,其餘約 50% 來自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如果加徵關稅,豐田的營業利潤可能減少約 3 成。馬自達 Mazda 在美國銷售的汽車中,有 80% 在墨西哥和日本生產。速霸陸 SUBARU 雖然有超過半數汽車在美國本土生產,但是全球銷量的 70% 以上仰賴美國市場,可能出現營業赤字。


另外 3/26 加拿大總理卡尼對美國最新關稅政策也發表言論表示,與美國長久以來的深厚經濟、軍事及安全關係「已經結束」。他強調,這一決策對加拿大的汽車產業構成巨大威脅,傷害北美地區高度整合的汽車製造產業,該行業涉及約 50 萬個就業機會。卡尼強烈批評川普的決策不僅「不合理」,還違反了兩國間原有的貿易協議,使加拿大不得不采取報復行動,以最大程度減少對本國經濟的衝擊。儘管卡尼願意與川普通話,但前提是美方必須展現對加拿大的尊重,尤其是放棄此前提出的併吞威脅。


非美國製造的汽車課徵 25% 關稅,此舉恐影響歐洲出口表現,增加經濟衰退可能性,尤其是德國,德國三大車商福斯、 BMW 及賓士佔據了高達 73% 的出口比重,讓本就脆弱的歐洲汽車業重重一擊。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 數據顯示,去年歐洲汽車製造商向美國出口達到 384 億歐元的規模,比前一年下滑 4.6% ,但出口至美國的汽車仍高達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歐盟執委會主席表示,對於美國課徵歐洲汽車出口關稅感到遺憾,歐盟將持續評估此聲明及未來幾天美國可能採取的措施,繼續尋求談判解決問題,同時維護經濟利益。


緬甸8.2地震 百年來最強 估經濟損失超過緬甸單年GDP

3/28 緬甸下午發生該國百年來其一最強烈的強震規模 8.2 ,這場在緬甸中部的地震,地震深度約 10 公里,衝擊到泰國曼谷和中國雲南省,遠至越南、印度等國也有震感。這次地震釋放能量相當於「 334 枚原子彈」,預計區內餘震會持續好幾個月。美國地質調查所 USGS 對於緬甸地震發布了紅色警報,顯示「傷亡慘重,損失慘重」。災害等級分成最低的綠色、次高的黃色、第三級為橘色,紅色為最高等級,一旦程度達到紅色等級,估計死亡人數在 1000 至 1 萬之間的可能性為 35% 。


3/30 緬甸軍政府稱最少 1644 死、 3408 傷,另有 139 人失蹤。不過美國地質勘探局的預測模型估算緬甸地震可能造成過萬死,整體經濟損失超過緬甸單年國內生產總值 GDP 。緬甸軍方 2021 年政變上台引發內戰至今,戰火重創醫療與應急機制,原可協助救援的非牟利組織和公民社會組織也因軍方掌權而停止運作。同時,緬甸電力供應和通訊網絡不穩,而且限制新聞自由,阻隔外界了解,基礎建設的殘破和物資短缺,這場地震勢令民眾處境雪上加霜。


由於緬甸正處於旱季,曼德勒與首都內比都的氣溫動輒超過 40 度,高溫天氣是救援行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另外緬甸面臨的最大困境是「停電、缺水,且完全無法通訊」,讓災區的生活雪上加霜,因此恢復供電是首要任務。除此之外,災區也極度缺乏糧食與基本生活物資,特別是婦女與兒童的需求更加迫切。


3/29 聯合國表示,由於緬甸的醫療物資短缺且基礎設施受損,使得救援工作面臨阻礙,急需緊急人道主義援助。聯合國正在與人道主義夥伴組織合作,展開緊急救援行動。聯合國也在努力調度糧食與非食品類物資,預計可供應給 100 萬人。由於當地缺乏大型機具與救援設備,使得搜救隊只能向民間企業借用機具,目前仍有大量民眾受困瓦礫中,使得救援進度一再陷入困境,並呼籲國際救援團隊提供協助。


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新聞發言人表示,應緬甸政府請求,中國決定向緬甸提供人民幣 1 億元緊急援助,同時也派出兩支救援隊,提供帳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飲用水等災區急需物資。


美國地質調查所 USGS 估計這次地震,經濟損失高達 100 億美元的可能性為24% ,甚至有 35% 的可能性經濟損失會擴大到 1000 億美元,約佔緬甸 GDP 的 1/3 。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BigEcon
BigEcon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