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28|還是OpenAI說大話放利多,泡沫吹更大破滅仍待定 |
隼先生怎麼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稀土戰升級點燃市場恐慌 捲股匯加密市場、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升級 白宮啟動史上首次大規模裁員、勒克努請辭四日後回鍋出任總理 法國政局再陷混亂
Oct 13th 2025
BigEcon
稀土戰升級點燃市場恐慌 捲股匯加密市場
美中貿易戰火再度升溫,原定於 10 月底登場的「川習會」在多重經貿衝突壓力下前景再度蒙上陰影。10/9 中國宣布進一步收緊稀土出口,引發美方強烈不滿,10/10 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上發文,強烈批評中國的行為「前所未見、極具敵意」,指控中方試圖以壟斷稀土、磁鐵等關鍵資源控制全球供應鏈,「幾乎讓全世界的國家難以度日」。他並透露,多國已向美方表達憤怒與關切,稱中國「十分具有敵意」。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新一輪報復措施,宣布自 11/1 起,對中國商品全面加徵 100% 的關稅,並同步啟動關鍵軟體出口管制,並警告若中國有進一步舉動,關稅與管制時程可能提前。雙方緊張局勢急遽升高。
面對美方強硬姿態,10/12 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反擊,指美方動輒以高額關稅相威脅,並非正確的相處之道,強調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中國並重申,出口管制「並非禁止出口」,只要是民用、合規的用途,申請仍可獲得批准,並已透過出口管制對話機制向各國通報。中方強調,對全球產供鏈影響經評估後「非常有限」,願與各國合作維持供應鏈穩定。最後呼籲美方回到對話與協商軌道,以兩國元首共識為引領,透過平等方式妥善管控分歧,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
然而,川普的強硬言論仍立即震撼全球市場。10/10 他在 Truth Social 發表約500 字貼文,指中國在稀土掌控上「挾持世界」,並暗示將大幅提高中國商品關稅。短短幾分鐘內,美股全面急挫,蒸發市值高達 2 兆美元。S&P 500 指數重挫 2.7%,創下 4 月以來最差表現; NASDAQ 暴跌 3.56%,Dow J 指數大跌 879 點。市場分析指出,投資人原先認為美中談判進展緩慢但仍有共識,如今情勢急轉直下,信心迅速瓦解,特別是科技與半導體相關個股受創最深。
衝擊不僅限於股市,加密貨幣市場更出現史上最大規模的清算事件。隨著川普宣布加徵關稅,比特幣暴跌 13.5%,跌破 11 萬美元大關;以太幣一度重挫逾 17%,瑞波幣與狗狗幣更慘跌超過三成。據 Coinglass 數據顯示,僅 24 小時內全球爆倉金額高達 193.6 億美元、超過 160 萬人遭清算,創下加密幣史上最大單日爆倉紀錄。部分市場觀察者形容這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中美貿易戰再度爆發,風險資產同步遭拋售。
儘管局勢緊張,川普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仍表示,月底於韓國舉行的 APEC 會議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目前沒有取消」,但語氣保留地補充:「我不知道是否會舉行,不過我會去,所以我們可能還是會舉辦。」顯示儘管衝突不斷,談判的空間並未完全關閉。
綜觀目前情勢,稀土與關稅成為美中角力的新核心。川普政府透過關稅與出口管制重塑供應鏈布局,中方則以稀土戰術反制,雙方競逐已從貿易層面擴散至科技與資源控制領域。距離川習會僅剩數週,雙方的高壓試探與策略較勁,為全球市場再添一層不確定性。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升級 白宮啟動史上首次大規模裁員
美國政府關門始於 10/1,危機不僅未解,反而進一步惡化。10/10 白宮宣布啟動「大規模裁員 RIF 」計畫,正式跨過過往停擺時僅採「無薪休假」的慣例,成為美國現代史上首度在政府停擺期間直接解雇聯邦員工的案例。白宮管理與預算局 OMB 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裁員已經開始」多位官員證實裁員規模龐大,根據白宮提交法院的文件,初步裁員規模至少達 4,100 人,涉及多個部門:HHS 約 1,200 人、財政部 1,446 人、教育部 466 人、商務部 315 人、能源部 187 人、住房與都市發展部 442 人、國土安全部 176 人及環保署最多 30 人。
這是美國近代首次在資金短缺期間大規模解僱聯邦員工,規模已超越過去任何一次停擺中的強制休假。衛生與公共服務部 HHS 率先證實多個部門員工收到裁員通知,商務部與財政部亦有員工遭解雇。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發言人表示,裁撤對象皆為內部認定的「非必要人員」,並指責民主黨執政時期使部門預算暴增、組織臃腫,稱此次裁員是川普政府「讓美國健康再起」計畫的一環。與此同時,川普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共同推動的「政府效率部」早在新財政年度開始時,已鼓勵約 15 萬名聯邦員工透過自願離職或退休方式出局。外界認為,RIF 計畫正是該政策的延伸與升級,顯示川普有意以「讓關門更痛」作為政治施壓工具。
不過,聯邦公務員工會立即展開反擊,代表 82 萬名聯邦員工的美國聯邦政府雇員聯盟 AFGE 宣布正式提告,要求法院阻止裁員。美國勞工總會產業工會聯合會 AFL-CIO 也發聲明強調「法庭見」,並於下週召開聽證會,要求司法部釐清政府是否有權於停擺期間解雇員工。
川普政府的強硬政策被視為加大政治籌碼的手段。川普表示裁員是民主黨阻撓短期撥款法案的結果,此舉將使民主黨基層選民首當其衝。川普過去已凍結或撤銷多個民主黨執政州的支出,包括紐約市 180 億美元基建資金、芝加哥交通 20 億美元,以及 16 州綠能計畫 80 億美元。目前國會兩黨在預算與健保補助上的對峙,爭執焦點在於是否延長《平價醫療法案 ACA》俗稱歐巴馬健保的補助。民主黨要求將補助續期以減輕美國民眾保費負擔,共和黨則堅決反對將其納入臨時預算案。參議院已連續七次表決失敗,眾院雖有部分民主黨人倒戈支持短期法案,但兩黨領袖仍無共識。
專家警告,這場政治對峙正讓數百萬名聯邦員工家庭陷入不確定性。超過三分之二的員工仍被要求留在崗位工作,但多數人無薪,財務壓力持續升高。分析師指出,政府在關門期間裁員可能違法,若白宮以停擺為由推動裁撤,恐引發「混亂與訴訟」。甚至川普內閣內部也有官員對此表達憂慮。
隨著政府資金中斷,美國多項經濟數據發布延遲。勞工統計局 BLS 原先全面停擺,包括非農就業與通膨報告都暫停。不過白宮官員表示,BLS 已召回部分員工,預計 10/24 發布 9 月非農就業報告,比原定日期延後 9 天,仍能趕在聯準會 Fed 於 10/28 ~ 10/29 舉行的利率決策會議前公布。BLS 同時預備發布 9 月消費者物價 CPI 指數,以供社會保障署計算明年退休金生活成本調整,影響數百萬名仰賴福利金的民眾。
根據最新民調,67% 的美國民眾認為共和黨應為政府停擺負較大責任,63% 認為民主黨也須負責,同樣有 63% 受訪者認為川普本人難辭其咎。約半數受訪者擔心停擺造成政府服務中斷與公務員無薪,顯示社會對政治僵局的不耐情緒升高。
但政治的僵局和關稅的不確定性,都間接影響企業營收,根據 LSEG 最新預測,S&P 500 企業第三季獲利年增約 8.8%,低於前兩季超過 13% 的增幅,顯示關稅與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信心已有潛在影響。同時股市目前估值已攀升至接近泡沫區間,S&P 500 指數的本益比達預期收益的 23 倍,高於十年平均 18.7 倍。分析師警告,若政治僵局持續與政府關門延長,恐引發投資人情緒反轉,增加年底波動風險。
勒克努請辭四日後回鍋出任總理 法國政局再陷混亂
法國政局持續僵局之際,剛上任不到一個月的總理勒克努於 10/6 請辭,為一年多來反覆震盪的政治情勢再添變數。這場風波起於 9/9,總統馬克宏任命原國防部長、其長期盟友勒克努接替因不獲信任動議而下台的白胡。惟勒克努在 10/5 公布新內閣名單後,因「新政府舊面孔」遭盟友與在野同聲抨擊,遂以「無法履行職責」為由請辭。面對逼近的預算時程與脆弱的議會版圖,馬克宏於 10/10 召集緊急會議,邀請除極右翼「國民聯盟」與極左翼「不屈法國」之外的各黨領袖進入愛麗舍宮商議。馬克宏承諾將於 10/10 晚間任命新總理,並向各黨施壓避免走到解散國民議會、強制提前大選的一步。
法國自 2022 年總統大選後即進入少數政府格局,無任何政黨或聯盟在國民議會取得多數席次;馬克宏去年提前議會選舉更使版圖進一步碎裂。內外均衡失靈的執政困境,使總理人選成為化解僵局的關鍵。馬克宏需在中右翼與中左翼之間找到能推動 2026 年預算過關的折衷領袖,然而兩大在野主力——國民聯盟與不屈法國——被排除於會議之外,也讓能否形成跨陣營合作更加不確定。
戲劇性的是,勒克努在離職僅 4 天後旋即再度受命組閣。他於社群平台發聲稱,出於責任接受總統交付的使命,強調法國必須走出政治危機;然而此舉立刻引發在野反彈。國民聯盟主席痛批這是「糟糕的笑話」,揚言尋求立即推翻新政府;左翼也不買帳。社會黨方面放話,若勒克努不「立刻且完全」叫停提高退休年齡的養老金改革,並承諾不再動用允許預算不經表決即可通過的憲法第 49.3 條,便將發動罷免。分析指勒克努必須在安撫左翼與維繫總統陣營之間展現高超平衡術;外界解讀他釋出「暫緩」退休改革的訊號,恐成為政局新的引爆點。
執政聯盟內部同樣出現離心跡象。前總理菲利普公開與馬克宏切割,內政部長、共和黨主席勒塔約表示不願加入新內閣,數名部會首長也傳出考慮去留。極右領袖雷朋則趁勢以民生議題走入基層,塑造親民形象,並與巴德拉同聲呼籲提前大選或要求總統下台。最新民調顯示,國民聯盟支持度約達 35%,左翼聯盟雖為議會最大群,但仍難壓制右派民粹與總統陣營;另有民調顯示近三分之二的民眾希望馬克宏辭職。馬克宏已明確排除下台或解散國會,重申將完成至 2027 年春季的任期。
時間壓力同時逼近。新內閣必須在 10/13 送交 2026 年預算案,才有機會在年內完成立法程序。信評機構與企業界密切關注法國公共財政與治理穩定;在缺乏廣泛聯合政府傳統的制度背景下,福利政策、退休年齡與財政紀律等老問題再度糾纏政治現實。經過一週峰迴路轉,勒克努「請辭—回鍋」的罕見一幕雖暫時止住權力真空,但更多只是把結構性對立延後。眼前的法國政治仍在窄幅走鋼索:要在不動用 49.3、不中斷改革、不引發倒閣與不觸發大選之間,同步完成預算闖關,難度前所未見。對民眾與市場而言,真正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美股系列報導-AT&T
Jul 25th 2019
景氣即將邁入衰退期 美國公債殖利率倒掛
May 15th 2019
陸股大反彈 關鍵原因大解密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