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美國國慶日 勞動市場撐經濟 美股創高、《大而美法案》上路 減稅撐企業、削減社福、美國課稅 中美洲經濟降溫


Jul 8th 2025

BigEcon

美國國慶日 勞動市場撐經濟 美股創高

7/3 美國勞工部公布 6 月非農就業報告,新增就業人口達 14.7 萬人,優於市場預期的 11 萬人,主要來自州與地方政府增聘人手。同時,失業率意外下降至 4.1% ,也低於預期的 4.3% 。儘管整體就業成長趨緩,企業裁員數量仍偏低,顯示雇主仍傾向保留人力,反映出勞動市場的韌性。


這份報告強化了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帶動美股上漲,由於 7/4 是美國獨立日假期,因此 7/3 交易提前收盤。 S&P 500 指數和 NASDAQ 指數同步刷新歷史收盤高點, Dow J 工業指數收紅,距新創新高僅一步之遙, Dow J 工業平均指數上漲 344.11 點,收在 44,828.53 點; S&P 500 指數上漲 51.94 點,收在 6,279.35 點; NASDAQ 指數上漲 207.97 點,收在 20,601.10 點。晶片製造商輝達 Nvidia 股價攀升 1.3% ,市值達到 3.89 兆美元,逼近 4 兆美元,即將超越蘋果成為史上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不過,市場對聯準會 Fed 降息時點的預期出現重大轉變——原本預期 7 月可能啟動降息,但目前根據芝商所 FedWatch 工具顯示, 7 月降息機率驟降至僅 4.7% ,幾乎被排除。市場現在預期下一次降息時點將延後至 9 月,全年降息次數也可能由三次縮減為兩次。


儘管勞動市場表現強勁,經濟學家普遍警告,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政策可能抑制中期經濟動能。包括對進口貨品加徵關稅、大規模遣返非法移民、削減政府支出等作為,正在改變消費者與企業的信心。自去年底川普勝選以來,市場曾預期他將帶來減稅與放寬監管,但這些正向預期已開始轉弱。同時多數經濟學家預測,下半年失業率可能上升,成為 Fed 未來降息的主要依據。 Fed 主席鮑爾則強調,會持續觀察通膨與關稅政策的交互影響。他也明確表示,一旦勞動市場明顯轉弱,可能將提前啟動降息。


7/4 國慶日,美國迎來第 249 次國慶日,舉國以煙火、音樂和遊行慶祝。舉國歡慶的同時,川普在白宮正式簽署通過《大而美法案》,此法案包括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計畫,以及對移民執法、國防、工人補助的巨額支出。內容涵蓋免除小費與加班費課稅,強化邊境安全、軍備投資。川普聲稱此法案將帶來「爆炸性經濟成長」,使美國工人與家庭受益,延續其首任期的政策主軸。不過,外界對法案內容多有爭議。部分共和黨人士與經濟學者憂心,該法案將進一步推高國債、削減社福與清潔能源資源。


但同時國慶假期期間多地爆發暴力事件與煙火意外,造成嚴重傷亡。印第安納波里斯、費城、芝加哥等城市相繼發生槍擊事件,芝加哥更有 4 死 14 傷的重大案件。這些事件突顯出美國夏季假期中槍枝與煙火安全問題的嚴峻,社會治安與家庭監管再度成為全國關注焦點。


美國《大而美法案》上路 減稅撐企業、削減社福

美國國會正式通過總統川普推動的《大而美法案》,並於 7/4 國慶日簽署,使其正式生效。這項總規模高達 3.4 兆美元的立法案,被視為川普第二任期的重要政治勝利,內容包括延續 2017 年減稅政策、取消對小費與加班費的課稅、增加邊境與國防支出等,兌現了其競選期間的兩大承諾。法案通過後,白宮聲稱此舉將帶來歷來最大的經濟繁榮,開啟美國「黃金時代」。


川普在白宮發表演表示,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一項法案,其中包含了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這項法案將促進經濟大幅成長,並扶持讓美國維持運轉、辛勤工作的公民,包括工廠工人、農民、技工、服務生、警消人員及煤礦工人。同時強調燃煤發電的重要,他說中國正在大量興建燃煤發電廠,而美國卻在蓋風力發電廠,但風力發電「根本行不通」,不僅破壞農田和山谷,還非常脆弱又昂貴,且風力發電機「都是中國製造」。


但這項法案也引發高度爭議,根據國會預算處 CBO 與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預測,該法案未來十年將新增約 3.3 兆美元赤字,而非白宮聲稱的 2.4 兆。更長期來看,聯邦債務占 GDP 比重將在 2034 年攀升至 127% 。模型顯示,未來 30 年美國 GDP 可能因此萎縮 4.6% 、實質薪資倒退 3.5% 。主要原因在於巨額債務排擠民間投資,加上中長期支出削減對經濟需求構成壓力。


法案內容大幅改寫美國的財政與社會政策結構。其中,稅負方面減少了企業與高所得者的稅賦,並將個人遺產稅豁免額調高至 1,500 萬美元,已婚夫妻 3,000 萬美元,符合川普政府強調的資產傳承優化目標。部分群體如小費工作者、加班工時者與高齡納稅人,最快可自今年起享受減稅效益。


相對地,社福支出則面臨大幅削減。法案將自 2027 年起提高聯邦醫療補助的資格門檻,預估數百萬低收入者將失去醫療補助。同時也取消食物券等社福計畫的補助擴張、終止潔淨能源稅務優惠。根據分析,這項法案將使所得最底層 20% 的納稅人,每年額外負擔付出 560 美元。由於聯邦醫療補助的削減將傷害選情,共和黨溫和派議員甚至因法案通過後宣布不再尋求連任,也有展開超過 8 小時的長篇演說試圖阻擋,最終仍以微弱票數通過。


產業面上,法案明顯偏向傳統製造與能源產業,被視為川普「再工業化」戰略的延伸。化石燃料產業受惠最大,不僅恢復公共土地租用權利金優惠,還享有租稅抵減。國防與太空產業獲得大量預算,例如約 250 億美元將用於打造「金穹」飛彈防禦系統。電信與太空領域亦因頻譜釋出與太空登陸資助而獲益。晶片製造業在美設廠的租稅優惠更從 25% 提高到 35% 。


與之相對,再生能源、電動車與 AI 產業則被視為輸家。太陽能、風力與家庭節能改造的稅務優惠將快速退場,電動車購車補貼亦預定於 9 月底到期。同時,法案刪除了聯邦統一規範 AI 的條款,未來將由各州自行立法,增加產業合規成本。私立大學也因資產收益課稅提高而面臨衝擊。


除了內政改革,川普也同步推動對等關稅措施。自 7/4 起,美方每日將寄出10 封關稅通知信,要求出口至美國的國家接受 20% 至 30% 的關稅。目前已與英國、中國、越南達成協議,印度也接近敲定。越南成為首批協議國之一,卻引發亞洲其他新興國家高度警覺。


專家指出,對轉運貨物另課高達 40% 的關稅,對泰國、馬來西亞與南韓等國供應鏈造成額外壓力,也對近年於越南設廠的企業形成外溢風險。 CNBC 與花旗銀行均指出,川普的貿易戰邏輯讓更多國家預期未來的談判不會降低關稅,只會不斷升高。


總結來看,《大而美法案》雖可在短期內提振消費與信心,並符合川普政治與選舉操作的邏輯,但中長期的赤字壓力、產業結構變化與社會不平等擴大,將為未來經濟與政治環境埋下風險。這場法案所帶來的贏家與輸家已經明確,而其後效應將在未來數年內逐步浮現。


美國課稅 中美洲經濟降溫

受到美國課徵關稅與貿易政策影響,中美洲經濟表現正逐漸轉弱。根據聯合國拉丁美洲暨加勒比經濟委員會 CEPAL 統計, 2025 年中美洲與多明尼加共和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預估僅為 3.5% ,創下自 2019 年新冠疫情以來最低水準。相較於 2023 年 4.2% 、 2024 年 3.9% 的成長率,區域經濟明顯放緩,顯示出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持續對中美洲國家構成壓力。


報告指出,美國對進口商品課徵新一輪關稅,已直接衝擊中美洲的出口產業,同時全球供應鏈與跨國貿易模式正在重新調整,對依賴出口與移工匯款收入的中美洲國家帶來結構性挑戰。然而,整體表現仍略優於其他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除了多明尼加共和國外, 2025 年加勒比地區預估僅成長 2% 。多明尼加自加入中美洲統合體 SICA 後,便與中美洲共享貿易政策與發展資源,預估 2025 年經濟成長率可達 4.5% 。


儘管中美洲 2024 年的外人直接投資 FDI 總額達到 178 億美元,並連續兩年成長 11% ,但 CEPAL 警告,這主要來自於美國的海外移民家庭匯款,佔 GDP 比重高,若美國未來強化移民管制或對匯款課稅,恐對中美洲區域的家庭經濟與社會穩定產生中長期衝擊。


從全球層面觀察,惠譽評級在 6 月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時,上修了2025 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至 2.2% ,較 4 月預測上修 0.3 個百分點,並同步將 2026 年預測調高至 2.2% 。儘管如此,這一增速仍低於 2024 年 2.9% 的表現與長期均值 2.7% ,顯示全球仍處於低增長階段。


各國經濟展望中,惠譽預估美國 2025 年經濟成長率為 1.5% ,上修自 1.2% ;但同時警示美國終端需求轉弱,消費動能恐在下半年減緩。中國方面,2025年 GDP 增速預期由 3.9% 上調至 4.2% ,歐元區亦由 0.6% 上修至 0.8% 。中國 6 月財新製造業 PMI 回升至 50.4 ,顯示製造業景氣略有回穩。


惠譽亦認為,美國經濟放緩將使聯準會降息態度更趨保守,預估 2025 年僅會在第四季進行一次降息。關稅推升通膨壓力,而勞動力成長正在趨緩,加上某些通膨預期指標仍居高不下,未來的政策調整空間有限。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BigEcon
BigEcon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