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預約打疫苗,該不該買疫苗險?


Aug 12th 2021

Miss Elegent

今年五月份以來疫情風暴壟罩全台,被視為「救命解藥」的新冠疫苗出現搶打潮,不過很多人對於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與副作用仍有疑慮,在預約疫苗的同時,也會買個「疫苗險」保平安。


台灣各家保險業者 4 月中旬推出的「疫苗保單」,多半標榜只要因打疫苗住院,就按日給付保險金,根據金管會保險局公佈數據,截至 2021/08/09 ,疫苗接種險承保件數已達 271 萬件,成為繼「防疫保單」之後,另一個全民瘋搶的熱門險種!


但究竟該怎麼買疫苗險?保障有哪些?差別在哪裡?

很多人都是搞不清楚的喔。


首先,常見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究竟打疫苗有哪些風險呢?,以目前台灣主要施打的莫德納疫苗、 AZ 疫苗來說,常見副作用主要是施打部位紅腫、發燒、疲倦、肌肉痠痛、頭痛、噁心、畏寒等,通常接種完幾天就會好轉。


一般人比較擔心的是,莫德納可能出現「心肌炎」,以及 AZ 可能造成的「靜脈血栓」。


疫苗險的保障有哪些?

所謂的「疫苗險」,就是在國內接種疫苗後,一定期間內若有不良事件(或不良反應),無論是住院醫療或不幸身故,就可獲得理賠。


理賠項目大致上有

・住院日額給付

加護病房日額給付

出院或住院慰問金

喪葬費用

不過保障的範圍,有些保單僅針對 COVID-19 疫苗,且明定「二劑」,有的保單卻涵蓋「類流感疫苗」等所有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施打疫苗後,只有在嚴重過敏反應發生時,才有需要住院治療例如:下肢腫脹疼痛、持續性腹痛、呼吸困難,以及最令人擔憂的血栓及血小板低下症候群。


但是!若不幸真的發生重大不良反應,就算不買疫苗險,政府還是會提供「疫苗受害救濟」。


疫苗險的「理賠認定」問題?

►留意保險起始日

疫苗險不同於醫療險,沒有疾病等待期,但必須留意「保險起始日」,也是生效日,雖然部分保險公司在投保受理後,最快可在「隔日凌晨」生效,但也有是投保日後七天,因此,還是必須留意投保時間點。


►「不良事件vs不良反應」

多數保單都是以施打疫苗後發生「不良事件」為準,但也有幾間保險公司是以「不良反應」認定,「不良反應」必須與疫苗有直接因果關係,「不良事件」的理賠認定較寬鬆,申請理賠時,須依醫師開立的診斷證明為準。


該不該買疫苗險?

保險是為了分散不可預期的風險,但多數疫苗保單恐有「賠不到」的問題主因在於疫苗險是要住院才會啟動理賠機制若打疫苗不適而住院,也許 2、3 日就可出院,但很多民眾原本購買的醫療險即有住院理賠的保障,只是購買疫苗險後保障可以增加,但如果本身沒有購買醫療保險,或是原本的保障額度較低,就可以買個保障。


最後提醒大家,目前市面上防疫險及疫苗險商品琳瑯滿目,雖然疫苗險大都訴求「低保費買保障」,但不該只計較保費,還是應該依據自身的需求,挑選需要的產品

Miss Elegent
Miss Elegent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