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前緣新觀點#EP245|美AI 科技股堆疊資金下的真正獲利關鍵 |
美AI 科技股堆疊資金下的真正獲利關鍵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Fed降息1碼 開啟寬鬆循環 年底前再降息兩次、日銀按兵不動 日鷹聲漸強 釋出退場訊號、Intel 與 NVIDIA攜手開創全新運算時代 NVIDIA助攻英國AI生態系
Sep 22nd 2025
BigEcon
Fed 降息 1 碼 開啟寬鬆循環 年底前再降息兩次
9/18 美國聯準會 Fed 在 9 月利率決策會議宣布降息 1 碼,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下調至 4% ~ 4.25% 。決議以 11 比 1 通過,新任理事史蒂芬.米蘭投下唯一反對票,主張一次降息 2 碼。消息公布後,美股走勢分歧,Dow J 工業指數一度擴大漲幅至 504 點,收盤上漲 260.42 點,收在 46,018.32;S&P 500 指數終場下跌 0.10% ,收在 6,600.35 ;NASDAQ指數下跌 0.33%,收在22,261.33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滑 0.31% ,收在 6,060.22。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記者會表示,這次是一次「風險管理式降息」,反映就業惡化風險上升與通膨仍偏高的雙重考量,過去一年失業率大致持平但已上揚,就業人口增幅放緩、勞動需求正在降溫。鮑爾預估 8 月 PCE 年增 2.7% 、核心 PCE 年增 2.9% ,而關稅對於通膨的影響,基本假設是短暫,但仍須防範通膨黏著風險。對於是否應一次降息 2 碼,他強調委員會內部支持度不高;同時重申 FOMC 團結並維持獨立性,歡迎新任成員加入決策,但政策將以雙重使命為依歸。
芝商所 FedWatch 顯示,交易員目前預期年底前仍可望再降兩次、各 1 碼,明年還將降息 2 至 3 次。外媒則指出,點陣圖對 2026 年僅示意降息一次,較市場預期保守。然而聯準會主席鮑爾任期將於明年 5 月屆滿、繼任人選的不確定性與川普政府的關稅、移民等政策變動,疊加新興科技對勞動結構與薪資的影響,都可能牽動美國通膨與就業的路徑,進而影響聯準會內部對降息節奏的分歧。
本次利率決策會議,隨著新任理事米蘭的上任,象徵 Fed 已展開寬鬆周期,並推動加速降息,目前以無薪假狀態暫時離任白宮經濟顧問的米蘭,是與會決策官員中唯一的反對票,他主張應該降息 2 碼,而且認為應該在接下來兩次會議上也都應該降息 2 碼。米蘭主張的降息幅度,遠超過其他 Fed 決策官員認為合適的程度。同時淡化了關稅推升通膨的可能性,他說:「我認為大家最終會逐漸接受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關稅引發的任何通膨波動,都不足以成為貨幣政策的重要驅動因素。」。目前正存在著「通膨減緩力量」,包括移民人數減少,並表示,「把今年的商品通膨與疫情前的趨勢相比,是不正確的做法」。
日銀按兵不動 日鷹聲漸強 釋出退場訊號
9/18 ~ 9/19 日本央行啟動的兩天利率決策會議,最終以 7 比 2 的票數決議維持基準利率 0.5% 不變,兩名委員則罕見投下升息 1 碼至 0.75% 的鷹派票。會中同時宣布逐步出售風險資產,包括每年約 3,300 億日圓的 ETF 與 50 億日圓的 J-REITs,釋出自超寬鬆政策退場的明確訊號,並表示將以超長期節奏推動,盡量降低對市場的擾動。市場預估 10 月有機會小幅升息 25 個基點至 0.75%。
日本政府公布的 8 月核心 CPI 年增 2.7%,雖仍高於 2% 的政策目標,但為 9 個月來最低,顯示物價壓力有所緩解;若進一步剔除生鮮與燃料,核心核心 CPI 年增 3.3%,較 7 月的 3.4% 略微下降。總裁植田和男會後指出,食品通膨將逐步消退,不會對整體通膨造成重大影響,只要經濟與物價前景持續改善,日銀將考慮延續升息路徑。
利率與資金流向的再平衡也正影響市場情緒。美國聯準會已啟動降息,若日本在年底前跟進升息,美元與日圓利差將收斂,對以低息日圓為基礎的利差交易衝擊最大。消息公布後,日本日經 225 指數盤中一度衝上歷史新高 45,852 點,隨後急挫逾 800 點,收跌 0.6% 至 45,045.81 點;日圓則在鷹派訊息支撐下一度走強,最終漲幅收斂,收在 147.8 日圓兌美元,約小升 0.1%。
在「美國降息」與「日本按兵不動但鷹聲漸強」的組合下,市場後續走向將取決於兩項關鍵:其一,日本是否在 10 月或年底前正式升息並提出更清晰的縮表與資產出售框架;其二,美國就業與通膨數據是否推動市場把降息路徑由「預防式」轉為「週期式降息」,仍須觀察後續走勢。
Intel 與 NVIDIA 攜手開創全新運算時代 NVIDIA 助攻英國 AI 生態系
9/18 英特爾 Intel 與輝達 NVIDIA 宣布歷史性合作,雙方執行長陳立武與黃仁勳共同召開記者會,強調這將開創全新運算時代。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多世代 x86 CPU,應用於資料中心與個人電腦領域。輝達將採購英特爾的客製化 x86 CPU,整合至 NVLink 生態系統中,打造機架級 AI 超級電腦;同時,雙方也將推出整合 NVIDIA GPU 的 x86 SoC,鎖定筆記型電腦市場。黃仁勳估計,合作將釋放年產值約 500 億美元的市場機會。
在投資層面,NVIDIA 宣布以每股 23.28 美元價格入股 Intel,投資總額達 50 億美元,取得約 4% 股份。市場普遍解讀這不僅象徵 NVIDIA 對 Intel 的信任,也可能加速 Intel 在 14A 製程等先進製造的推進。消息公布後, Intel 股價狂飆 22.77% ,收在每股 30.57 美元,創下近 38 年來最佳單日表現。輝達則攀升 3.49% ,收在每股 176.24 美元。
產業分析指出,雖然 NVIDIA 與 Intel 結盟,但 AMD 可能成為最大輸家,尤其在伺服器 CPU 市場將面臨更大壓力。消息公布後,AMD 股價盤中一度下挫逾 3%,反映市場對競爭格局轉變的憂慮。另一方面,NVIDIA 也同步在英國宣布重大投資。公司將投入 20 億英鎊資金,攜手 Accel 、 Air Street Capital 、 Balderton Capital 、 Hoxton Ventures 及 Phoenix Court 等創投夥伴,支持倫敦、牛津、劍橋與曼徹斯特等地的新創與研究團隊,加速英國 AI 生態的成長。黃仁勳形容,英國正處於「黃金比例時刻」,具備大學、研究人才與超級電腦資源,是最佳投資時機。
同時,NVIDIA 與微軟、Nscale 等夥伴宣布在英國投資逾 400 億美元,涵蓋 AI 超級電腦與基礎設施建設。NVIDIA 對 Nscale 注資近 7 億美元,並與 OpenAI 合作啟動「Stargate UK」計畫,首階段部署 8,000 顆 GPU,未來可擴充至 31,000 顆。NVIDIA 也承諾與 Nscale 、 CoreWeave 共同投資最高 110 億英鎊,以強化英國 AI 能力,目標讓 Nscale 成為「英國 AI 基建的國家冠軍」。受此消息激勵,NVIDIA 股價進一步獲買盤支撐,收漲超過 2%,而英國當地 AI 概念股如 Arm Holdings 與部分雲端基建公司股價也同步走高。微軟宣布投入 155 億美元建設英國最大超級電腦,進一步帶動市場對跨大西洋 AI 投資的期待。
整體來看,NVIDIA 與 Intel 的戰略合作不僅為雙方開啟 500 億美元級別的新市場,更凸顯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不可取代地位。同時,NVIDIA 在英國的大規模投資則展現其全球布局企圖,推動歐美跨大西洋 AI 合作深化。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美股系列報導-AT&T
Jul 25th 2019
景氣即將邁入衰退期 美國公債殖利率倒掛
May 15th 2019
陸股大反彈 關鍵原因大解密
留言
訪客